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访谈
记者开门见山地问如何评价最近政府在防治艾滋病上作为的变化?
"当初发现那么多艾滋病人很快死亡时,我心里不平衡,同样一条命,这些人的命咋就恁'贱'呢?!作为一个退休教师的力量会起多大作用?走一步说一步吧。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对于派的干部工作队及其它变化,第一是形势逼人;第二,工作刚起步,日子还很长,现在评价为时尚早。"
"1980年代,大家议论艾滋病时,我也认为是性乱、吸毒者的专利。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人时她却是'血祸'引起的。当我接触更多艾滋病人时,才知道这是一场灾难,'国难'。"
1996年4月7日,某驻郑州部队医院请高耀洁去会诊他们收留的一姓巴的病人:腹部有肿块,高烧不退,16天未能确诊。"她身上暗紫色斑点使我怀疑到'卡波西氏肉瘤'(艾滋病),化验结果证实了我的怀疑。10多天后,42岁的巴某死了。让人吃惊的是:她是手术时在丈夫的要求下输血库里的血感染的!血库里的血被艾滋病毒感染,受害人绝不止这一位。当时的防艾宣传中,主要强调性传播、嫖娼、卖淫、吸毒等传播途径,而很少提及医源性'血祸'之危害。"
1996年秋天,高耀洁开始自费编印第一批1.2万多份防艾宣传资料。1997年后,高耀洁去到大多因输血而感染艾滋病的豫南农村地区。发放宣传资料,还给农民讲课。 "2001年我做过调查,1万多人中,能够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的不到15%。我又编著了30多万册的《艾滋病、性病防治》一书……"
几年来,为了这项工作,高耀洁付出了50多万元(大多是国际上获奖奖金),高耀洁说,"钱我不心痛,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它背后一些可怕的东西在牵扯你。"
高耀洁请一些热心的记者到疫情高发的农村地区去。这时有领导就告诫她:以后不要再见任何记者啦,不能再讲艾滋病啦,说得多了,谁还再来河南投资?
1999年12月的一天,一家电视台请高耀洁去现场宣传防艾知识,一位领导找高4次,最后找到电视台对她说:这是为了爱护你,艾滋病不是啥好病,河南至今还未发现一例艾滋病人。其实,当时高口袋里就有12个艾滋病人的姓名与地址。
真实的疫情渐渐被暴露出来,高耀洁的声音在中国、全世界都回响。2001年,高荣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此奖每年全球只评一人。高耀洁说,因当地一些领导怕"我被反华势力所利用",领奖未能成行。
记者问:"对政府防治艾滋而言,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你还有些什么建议?"
"政府要实事求是,不怕丢面子,要真正从骨子里重视起来。患者究竟有多少?病人的处境究竟怎样?传播途径究竟是什么?政府要实事求是讲清楚,到现在,有人还在故意说河南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以吸毒为主,谁不知道血液传播占80%左右?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孤儿问题,有官员怕孤儿往外安排得多了,影响河南形象。孤儿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他们要吃饭,没饭吃,他们就会偷,就会去抢,要成为土匪啊。政府应出面安排孤儿问题。不仅要安排,找出路,还要搞好跟踪教育服务。非典时候,撤了多少个失职失责的官员?艾滋病呢?政府只要使出整治非典一半的功夫,艾滋病的问题就好办多啦。"
高耀洁透露--"2003年12月18日晚7时左右,吴仪副总理在郑州召见我。她说,'你的工作是对的,我看过两遍中央台面对面对你的报道,你可以随意谈。'我谈了两个问题:
1、艾滋病孤儿的抚养问题,请参照周恩来总理解决三千孤儿的办法,分散抚养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及社会的稳定。
2、关于打假问题,时下假药假医处处都是,我在医药界打了十几年,越打越多……
吴副总理笑了笑问:'这项工作是我分管的,您的意见怎样打?'
我回答说:可用三种方法来打:严禁医院租赁房屋(科室)给游医,否则对医院负责人视情节进行处理;严禁新闻媒体登载虚假医疗广告;对制售假药的要绳之以法。吴副总理又问我:若发现不了情况怎么办?我说,发动群众举报,一定要保证举报者的安全,问题一经查实,重赏举报者。只要下劲打,问题会解决的。最后我补上一句,你拿出海关打假的劲头,一切都好办啦。10时20分,我们分手道别。"
记者最后问高教授,"您年龄越来越大啦,您今后的工作呢?"
"除了继续宣传外,还要为那些艾滋病孤儿找出路。孩子们的出路让我头痛。"高耀洁眼神无奈而坚定。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