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名嘴”窦文涛:我是个笨嘴拙舌的人

2004年04月13日
   

与窦文涛第一次面对面地交流,居然是在饭桌上,他吃得不多,只是在不停地抽烟,记者问他饭量,他说:“最多也就两小碗吧,我吸收不好,怎么吃也胖不了。”窦文涛表示,这次来北京主要是为了主持凤凰台新一年的广告招商会,说起采访的事情,他立刻表示:“别说采访了,就是随便聊聊吧,否则我又得高度紧张了,今天我得早点回去睡觉,明天还得为海若的新书签售呢。”

 

能扛苹果进电台

 

  本以为善侃的窦文涛会在聊天中口若悬河,谁知道荧屏下的他却显得比较沉默,“平常话说得太多了,在不工作的时候,就想好好地歇歇。”说起自己进入这个行当的经历,窦文涛用了“一言难尽”来形容。“比如大家熟悉的《锵锵三人行》,还有我演的影视剧,说实话并不是我预计或设计的,我只是个主持人,一切都是公司行为。”说起他最初进入媒体圈的经历,他坦言:“当年我真是费了老鼻子劲了,最后终于是广东电台少儿部要了我,成了少儿节目的‘文涛哥哥’。”自此他在广东电台一干就是7年。

当窦文涛被香港凤凰卫视发掘,请他去香港工作时,窦文涛当时心里有过一番挣扎,“起初真是恋恋不舍,毕竟电台见证了我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怕自己无法适应香港那边的工作氛围。”当窦文涛下决心赴港,在和同事告别宴上,组里同事向他挑明了当年要他的原因,原来少儿部里全是女同志,平常台里发苹果或是劳保用品,一直缺个壮劳力,正好窦文涛来求职,“虽然我看上去弱了点,但扛几筐水果还没问题”,虽然话里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但窦文涛承认,是广东电台真正让他懂得了主持人这个职业。

 

文涛拍案无搭档

 

  窦文涛透露,目前台里给了自己一个新任务,要在明年每周五做一个法制类的节目,名字初定为“文涛拍案”,“按照我的意思理解,这不是一个传统的法制节目,而是将世界各地的、有趣好玩的案例话题,拿出来聊天,让观众分享其中有意思的内容。”

  很多观众对窦文涛体会颇深的是他满嘴的“黄段子”,对此,窦文涛明确表示,这绝对不是自己刻意的,大家之所以有这个印象,可能还是因为《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我其实是个很爱紧张的人,但做这档节目比较放松,该节目类型又是聊天式的,我讨厌虚假和绷着劲,节目中更多的是把生活中本原的东西表现出来。”

“文涛拍案”这档节目需要窦文涛一个人独自侃上45分钟,这对习惯和人搭档的文涛来讲,并不是很容易,“我很不习惯一个人对着镜头的圆孔讲话,但没辙,最近我买了个DV,就支在我的书桌上,天天对着它讲话,咱还是先练练吧。”

 

签凤凰留个心眼

 

  窦文涛对自己的评价出乎记者的意料,“我其实是个笨嘴拙舌的人,小学5年级之前一直有轻微的口吃毛病,当时自己的理想是当个作家。”之所以最后选择了新闻工作,窦文涛透露:“当时不是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读书哪个专业都可以,怎么才能用公费行万里路呢,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新闻行业。”不过从事新闻行业多年的窦文涛一直对自己不太自信。“家里从来没有人搞这行,自己外语又不灵,外貌大家都知道,就是还能写上两笔,所以心里一直有些自卑。”

  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窦文涛在签凤凰卫视时留了个心眼,“在香港我举目无亲,凤凰台让我过去当主持人,万一接触久了,看我这德行不合格,把我炒了,那不失业了。”为此签约时,窦文涛坚持签下两份协议,一份是主持人协议,一份是撰稿人协议。“万一不当主持人了,做撰稿不是一样能生活吗。”为此,至今窦文涛的节目,还有很多稿子是他自己写的,对此他开玩笑道:“每次我和台里提意见,为什么鲁豫、许戈辉她们不用写稿,台里就会说,‘协议是你自己签的,两样工作,一份工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名嘴”窦文涛:我是个笨嘴拙舌的人”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