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反腐勇士遭报复引发如何打破“灾难循环”疑问

2004年06月14日
      海南万宁市工商局的干部陈少青是闻名遐迩的反腐勇士,由于他的署名举报,海南工商系统曾经受到反腐风暴的彻底冲刷,不仅万宁市工商局局长因此锒铛入狱,就连海南省工商局的正副局长也被顺藤摸瓜地揪了出来,一个买官卖官、行贿受贿的窝案由此被查了个水落石出。按理说,陈少青是有功之臣,应该受到单位乃至社会的“报答”,但令人遗憾的是,陈少青没有能够逃脱反腐斗争的“灾难循环”,他不仅没有获得奖励,反而难以觅到容身之所,以至于不得不申请辞职、远走他乡。
 
 
    
  反腐的“灾难循环”是存在于我们社会里的一个怪现象,它的基本套路是“举报―触犯―报复―惩治―再报复”。一般说来,反腐勇士所举报的对象都是政府官员,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被触犯之后,无疑会动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社会资源对举报人实行打击报复,河北的“土皇帝”程维高就是这样把举报人郭光允送进看守所的,这样的事情并不足怪。但是,陈少青的遭遇就颇为不同,他所举报的人物都已经受到法律的惩治了,他的日子仍然非常难过,除了遭到不明人员的骚扰、恐吓和殴打之外,他在单位内部还受到冷遇甚至被“革职流放”。在这个“灾难循环”中,陈少青虽然极力挣扎、不断反映情况,却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救济,他的生活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出“反腐的悲剧”。
  
  陈少青为什么在功成之后仍然处境艰难呢?因为他的敌对面并不仅仅是一个腐败的局长。腐败究其实质而言,并非一小撮腐败的官员,而是一种腐烂变质的“亚文化”。腐败分子出现的地方,往往都会形成一个腐败的“亚文化群落”,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裙带关系,堪称休戚相关、唇亡齿寒,即使其中的一两个人被绳之以法,其他的漏网之鱼仍会利用各种权力资源对举报者实施报复,甚至这个“群落”之外的领导干部,由于感染了腐败文化的气息,也会对陈少青这样的举报者心存戒惧,也会想办法把反腐勇士排挤出局。
  
  陈少青有勇气署名举报他的顶头上司,但他没有能力对抗一个腐败的群落和一种腐败的文化,他无法独自打破反腐的“灾难循环”。要想避免让他沦为悲剧,唯一的办法就是由政府建立一种保护举报人的行政或司法制度,这个保护制度不但要保护陈少青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还应该提供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必要救助。这个制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回报有功之臣,更是为了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举报环境,为了鼓励更多的人站出来改造腐败的“亚文化”。
  
  只有郭光允、陈少青不再感到“处境艰难”,反腐斗争才有可能取得深层次的胜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反腐勇士遭报复引发如何打破“灾难循环”疑问”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