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刘建航――轨道交通和隧道事业的先锋

2021年07月25日
 

上海地铁的发展,用2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地铁100年的发展历程。最高峰时,呈现出100台盾构齐头并进,100座车站同时建设,100公里新线同时投运的盛况,这在世界地铁史上堪称奇迹,绝无仅有。在创造这个奇迹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功不可没,他就是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建航。

刘建航攻克了众多地铁及隧道建设中的世界难题,亲手培养了一批国之栋梁,见证了中国地铁和隧道领域的飞跃。

七十多年前,当时还叫刘建的他,在报考高中时,因为立志开辟交通航道,所以改名“刘建航”,以此表明毕生的志向。1947年,刘建航如愿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毕业后的他,开始了建设地铁与隧道的前期试验研究。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在几次试验失败后,进行指导的外国专家们一致认为上海的地质软弱,富含水分、流沙层多,无法建造地铁。然而,刘建航和一群执着的隧道人,偏要通过实践,建造自己的地铁。

1960年,刚满30岁的刘建航参加了筹建上海地铁的试设计和实验研究。刘建航和同事们在浦东简陋的塘桥实验场一干就是好几年,吃、住都在那里。没有出国考察的机会,也极少能找到系统的技术参考资料,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刘建航只能靠摸索。在这段刻苦攻关的岁月里,刘建航带着团队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攻坚和反复实践验证。

1963年,他们在浦东塘桥的农田里做了直径4.2米的盾构,挖掘出了100多米的隧道,取得了4.2米盾构法隧道实验的成功。进而又将其成功应用于总长1332米的市区地铁试验隧道和黄浦江越江隧道建设,开拓出一条在饱和软弱土层的盾构法隧道中采用单层拼装式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新路,开创了世界先例。

1989年,年届退休的刘建航勇挑重担,担当上海地铁1号线总工程师。地铁1号线徐家汇车站,长600米、宽22米、深17米的基坑工程,两侧共有7根总长4200米的煤气、水电及国际通信电缆等重要管线,如何预防其变形,保证工程及环境的安全,成为大难题。面对难题,刘建航提出了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方案。他身临现场进行试施工和日夜跟踪监测,及时排除险情隐患,总结出车站基坑施工要点21条,在成功运用在徐家汇车站之后,在1号线所有地下车站工程中推广。之后,上海地铁2号线开工之初,有7座车站遇到地面建筑的沉降问题。为了解决难题,刘建航又深入工地测试研究,推出了一套新的施工方法,使车站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而且使得2号线提前通车。

“求真务实、艰毅攻坚、锐意创新,勇做开拓轨道交通和隧道事业先锋。”这既是刘建航对弟子们的寄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2016年7月31日,这位老人去世了,但他的名字会闪耀在建设祖国的丰碑上。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刘建航――轨道交通和隧道事业的先锋”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