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工程专家 > 正文内容

�R鸿勋和粤汉铁路的故事

2023年07月20日
   

谈起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有一位人物一定会被提及。他就是�R鸿勋。

�R鸿勋(1894―1981)祖籍江苏常熟,生于广州,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曾任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校长,铁道部和交通部技正,铁路工程局(处)长兼总工程师,铁路管理局局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代理部长等职。1929年起先后主持修建了陇海、粤汉、湘桂、天成、宝天等铁路干线(含区段),成为继詹天佑之后国人自己修建重要铁路的又一先驱。

 

从小股东到大局长

 

历史有时候就像小说中的情节那样巧合。

1905年,12岁的�R鸿勋在广州府中学堂读书时,花了一块钱毫洋,做了粤汉铁路的小股东。想不到过了27年之后,粤汉路尚未建成,而他被派为此路的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接筑湖南株洲至广东韶关一段。3年后,粤汉铁路在湘南一个叫太平里的小站接轨,又由他来打进最后一颗道钉。此时,想及30多年前自己在此路投资一元的事,�R鸿勋心头不觉泛起另一种滋味。

1932年9月下旬,正在陕南参加实业考察的�R鸿勋收到一封电报,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叫他赶紧到南京一趟。见面之后,得知要调他到粤汉铁路株韶段当工程局局长。

1932年11月1日,�R鸿勋来到设在广州丝业银行楼上的办公室,正式就任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工程局迁往衡阳

 

�R鸿勋来到株韶段工程局后,到全线走了一遍。他觉得广州不是一个工程的中心,且广州很容易受政治上的牵制。他看中衡阳这个地方,差不多是株韶段的中心,又有湘江经过,是湖南很重要的一个地方。而且由衡阳往西,可到宝庆,往西南,可通广西,将来铁路很有希望从衡阳修筑出去。

1933年9月,株韶段工程局由广州迁到衡阳。�R鸿勋把家人儿女安顿在南京,只身一人来到衡阳。

粤汉铁路铺设于湘江东岸,火车站建在江边一里开外的蔡家皂,工程局便租借沿河这条街上的民房办公。

自从株韶段开工以后,衡阳的商务一天繁盛一天,地位日渐重要。衡阳的警备司令段珩要开辟马路,但当地没有筑路工程人才,段珩就请�R鸿勋帮忙。工程局正好有大批的技术人才,�R鸿勋就代为计划,并派测量队去测量。不久,衡阳城内扩建了几条马路,从此衡阳城内通了汽车。

 

慎选线路先难后易

 

湘粤两省交界自古以来是中原与岭南的屏障,特别是白石渡至坪石间,崇山峻岭,山高涧深,河谷弯曲,人迹罕至。在如此险要的地方修筑铁路,无疑困难重重。

其时英国工程师曾选定由乐昌至宜章一段线路,需凿隧道66座,共长5800米。�R鸿勋没有轻易拍板,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几经复测,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经反复对比,他认为宜章一地,本无必经之需要,最终确定舍弃宜章水而取白沙水之路,自乐昌直达郴州。此路径变更后,减去隧道52座,减少长度约4000米,节省投资400多万元,筑路时间也得以减省不少。

株韶段从哪里跨越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这也是�R鸿勋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线路的坡度大小,对于选线十分重要。

此时正工程师李耀祥测得廖家湾为跨越分水岭比较最低之处,�R鸿勋随即召集技术会议讨论,最终决定将原越岭垭口从两洞湾移至西南4公里的廖家湾,从而避免了磨心潭之困难工程,此路径使线路高度降低了18.3米,坡度由千分之十五下降到千分之十,其最长一段也只有4公里,大大减少了施工作业量,于日后行车困难也大见减少。

株韶段以乐昌以北至分水岭间90余公里一段最为困难,沿途要经过武江九泷十八滩,跨越白沙河,翻越分水岭,坚石开凿量达300万公方。且此段交通最不便,人烟亦稀少。

韶乐段通车后,�R鸿勋便开始组织乐昌以北这一段施工。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在白石渡至坪石的崇山峻岭间,依据山川地形,主持设计了5座石拱桥,其中3座石拱桥长度超过百米,最长的新岩下桥为6孔,长达190米,为当时全国最长的一座铁路石拱桥。5座拱桥全部用石头筑成,专供列车行驶,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建筑难度极大。那段时间�R鸿勋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与筑路工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全线的重点工程。“五拱桥”在不到10公里范围内五跨白沙河,成为中国铁路筑路史上的一朵奇葩。

难工先为进行,易工更可赶办。北段株洲至衡阳间路工平坦,主要以渌河、��河、耒河三大桥工为较巨。1933年复工之始,�R鸿勋便组织技术人员钻验河底,赶先于11月间动工。1934年夏季水灾频发,最高水位达75米以上,为十余年来所未有,渌河、耒河两大钢桥屡建屡毁。经两个冬季施工,3座大桥桥墩工程完成。

 

分段施工南北并进

 

为加快株韶段建设进度,�R鸿勋将全线划为7个总段,分别测量开工。1933年9月,第一总段负责施工的韶关至乐昌49.76公里完成铺轨,移交粤汉铁路南段管理局接收。

1934年,全线测量业已先后告竣,株洲至乐昌间6个总段21个分段同时一齐兴筑,分途并进。在筑路过程中,因疠疫、战乱、水灾等原因,对施工进度一度造成影响。

为了加快株韶段工程进度,�R鸿勋认为从南北两端对向展筑外,中间衡阳至郴州一段必须同时进行。1934年4月,衡阳车站落成。8月,工程局搬进车站。

�R鸿勋考虑将来也需要车务人员,便在长沙、衡阳和广州三地招考车务学员,从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中考选了40人,在衡阳给他们种种训练。为了培养工务和机务人才,工程局还从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洋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大学等高校,挑选了二三十个有关科系的应届毕业生来铁路当实习生。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工程就是株韶段,各校都挑选最好的学生推荐给工程局。

难工先有把握,其余更可迎刃而解。在铺轨最后一个月,每日铺轨由一公里至三四公里,株韶段全线施工再无进展上之困难。

1936年4月28日,南北铺轨在太平里车站接轨合拢,�R鸿勋挥舞大锤,打进最后一颗道钉。至此,粤汉铁路全线铺通。

 

从全线铺通到全线通车

 

株韶段铺通后,�R鸿勋忙于工程的收尾工作和全线开通运营的准备工作。此时,由于“两广事变”爆发,株韶段刚完成的坪石南边田头水和乐昌以北九峰水两座30米长的钢桥被破坏。�R鸿勋同几位工程师马上赶到田头水、九峰水两个地方,组织工人日夜赶修,幸亏战事没有爆发,两座桥很快修复了。

1936年8月1日,�R鸿勋就任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三段正式合并,管理局设在武昌,下设总务处、工务处、会计处、运输处、营业处。因为株韶段还有余工未完,在衡阳设株韶段工程处,由�R鸿勋兼处长。

1936年9月1日,粤汉铁路第一次开行广州至武昌直达客车。全程1096公里,列车运行40多个小时。至此,历时36年修建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交通史上一极可纪念之事,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937年10月1日,�R鸿勋正式离开粤汉铁路。两个月后,他从汉口前往南宁,担任南镇段工程处处长兼总工程师,肩负起赶筑湘桂铁路的新使命。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R鸿勋和粤汉铁路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李冰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

谭铁牛:我的事业在祖国

     【简历】 谭铁牛,男,1964年1月生,湖南茶陵人。现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198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1986年、1989...

水之恋――记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

    水之泽   银白色的线条,在绿色的草坪上默默流淌着,经年累月,无声无息。这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学楼前一尊雕塑??“水”。   不去大坝的日子,每个清晨张光斗都会提一只书包,拄一根手杖,出家门沿一条小路朝那“水”的...

张光斗:江河作歌颂人生

    在清华大学西南角那处幽静而普通的教师住宅区里,一个竹篱笆围成的小院便是张光斗老人的寓所。院中有他已故夫人钱玫荫亲手栽种的两排整齐的玉簪花,使小院绿意盎然。进入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着的周总理的照片以及三峡工程、密云水库、葛洲坝水库的照片,显示出老...

王争鸣:挺立高铁最前沿

    他是同侪眼中的创新先锋,历任我国首条高寒高铁、首条高原高铁、首条沙漠铁路、首条湿陷性黄土高铁、首条地热铁路的技术决策者和领军人。   他是下属眼中的技术灵魂。仅用10年时间,就使专利零储备、年流失五六十名设计师的中国铁建铁一院,年产...

《天开海岳》:港珠澳大桥我为你自豪

    每次回忆起“沉管”的场景,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都心有余悸:“在海里施工,很多情况估计不到。比如,沉管的时候,海里突然出现异常的波,波浪滔天,2米多高,周边都是风平浪静。我们用无人机拍下了这个场面,到现在也无法解释……”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