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制订 > 正文内容

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

2011年10月01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9月19日 人民网)

百亩试验田亩产926.6公斤,高产奇迹为世界首例,被誉为“米神”、“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让世人看到了他几十年不变的科学精神。如果是900公斤亩产的这种水稻能够推广的话,多养活4、5亿人都没问题。能够种出这样的超级水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袁隆平院士说需要四个“良”,良种、良田、良法、良人,良种指的是一个核心,那么良田是基础,良法是手段,良人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执行者。

袁隆平院士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执行者。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他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百折不挠、克难攻坚,淡泊名利、乐观向上。他说自己是搞育种的,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事业的一粒种子,我们是不是一粒好的种子。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干一行要爱一行。袁隆平从事这个行业,最初一个很普通的动机就是不能再饿死人,在这样一个初衷之下,几十年在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当中始终坚持不变。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谷下乘凉,我把这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他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他是不是喜欢下田。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五次、一百次,一定会出成果的。袁隆平认为一旦科技工作者思想不大正点,弄虚作假、哄骗人家,最后欺人欺己。

像袁隆平一样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袁隆平一生脚踏实地,严谨务实,始终保持一份沉稳淡泊宁静的心态。“到100岁我也还想在田里”,袁隆平研究水稻常常需要晒在太阳底下、泡在农田里,坚持40多年如一日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如今这位世界级科学家依然坚持下田,他常说“我不在办公室,就在试验田”。出名后,他对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惟恐避之不及。“杂交水稻之父”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像袁隆平一样始终保持朴素的本色。“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半个世纪来,袁隆平一身泥水奋斗在田间,这位“中国最著名的农民”,紧贴百姓,紧贴大地,在稻田里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面对金钱、荣誉,袁隆平始终保持“农民”朴素的本色。他勤俭节约,有钱用于科研。袁隆平以前下田是骑自行车,后来是开摩托车,现在条件好了,开车了。他不想“坐奔驰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这种不为名利所累的精神境界彰显了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民生情怀!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像袁隆平一样做一粒好种子!” 的相关文章

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基本理想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是人类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发展事业只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手段。所有事业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当然,发展事业的过程尽管有苦有乐、有胜利和失败,但对强者来说仍然是一种享受。   人类奋斗的根本动机在于享受美好的生活...

为某项事业奋斗的职业理想

      一个民族要发展、发达,必须有大批愿为民族各项事业奋斗的国民。一个人能否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能否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做自己的事业,并为之奋斗。仅将职业作为谋生手段的人,是不会有作为的。   一个人在某项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为民族发展作了一点贡献。成...

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

      任何一套理论都有可取的地方,也有错误和荒谬的一面。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无论是哲学、政治、经济、体育、卫生、历史,还是军事、科技、文化、教育,都有许多完整的理论。马克思也有错误的一面,他过快估计全世界可以实行共产主义,过分强调了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中国人的家族理想

      我想《旧约圣经・创世记》中的创造天地的故事颇有重写的必要。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红楼梦》里,那个柔弱多情的男主角很喜欢和女人混在一起,深深崇拜他那两个美丽的表姊妹,常以自己生为男孩子为憾。他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因为他觉得他的表姊妹是可爱...

与老板对话:TCL总裁李东生追逐国际化之梦

    年终岁尾,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本版推出的2002年度人物――TCL集团总裁李东生。即将过去的2002年,对李东生而言,可谓心想事难成、苦乐各参半,宏伟的“阿波罗计划”触礁搁浅,格外让李东生黯然神伤。   有人说李东生是“后来者”,比如彩电,比如手机,比如电脑。李东生是“后来者...

鲁迅――二十一世纪中国不能淡忘的精神旗帜

    9月25日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先生近一个世纪前的呐喊至今听来仍振聋发聩,今天,让我们以真诚的心意纪念先生。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他走了,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