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理想 > 理想评估 > 正文内容

誓言铮铮 不负人民

2023年03月11日
   

  全票当选!众望所归!

 

  见证历史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铭记庄严时刻。

 

  2023年3月10日上午,面向近3000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刚刚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

 

  誓言铮铮,不负人民。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掌声热烈,凝心聚力。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真挚誓言刻进许党许国的使命担当

 

  神圣誓言回应着代表们以14亿多人民的名义作出的庄严选择,印刻着一个大党大国领袖始终不渝的赤子情怀。

 

  国徽高悬,熠熠生辉;温暖记忆,翻涌而来。

 

  2014年2月7日,担任国家主席近一年的习近平,这样向外国媒体袒露自己的心迹:“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一字一句,发自肺腑;初心如磐,信仰如炬。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回忆在梁家河的岁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体会过百姓的疾苦,更深知人民的期盼。在自述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他写道:“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

 

  岁月奔涌,江山印证;风雨兼程,使命必达。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走过一条条崎岖不平的路,握住一双双满是老茧的手……习近平总书记用踏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辛劳,推动实现“一个也不能少”的全面小康,奔向共同富裕。

 

  今年全国两会,三位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从湘西边城机场项目工地、十八洞村的苗绣车间、吕洞山下的苗族金寨、万亩连片的黄金茶园带来的一线调研报告,仿佛还散发着新春沃野的泥土芬芳。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十周年,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哪有翻天覆地的新面貌!”

 

  9899万,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泱泱大国,领航掌舵;“人民”二字,重若千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2021年4月,广西桂林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王德利家做客。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段段家常,记录下他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亲厚;一项项部署,贯穿着“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要求;一次次飞跃,见证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

 

  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过去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商国是,50多次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名代表委员发言。

 

  从社区议事厅到人民大会堂,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代表委员对意见建议办理落实结果的满意率达100%。代表委员的一个个意见建议不断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近年来,中国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心之所想,就是行之所向。

 

  心怀“国之大者”,把铿锵誓言融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时隔五年,历史的镜头再次定格,共和国领导人的宪法宣誓。

 

  习近平从主席台座席上起身,向全体代表鞠躬致意。

 

  如潮的掌声,献给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共产党人。

 

  神圣的选票,属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领路人。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把一代代共产党人心中的铿锵誓言,化作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他顶风冒雪、翻山越岭,亲自指挥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贫困斗争取得最终胜利;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考”中,他运筹帷幄、坚决果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他亲自领导强军顶层设计,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他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动荡变革的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国之大者”、志在千秋。

 

  “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誓言铿锵,为了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山西太钢,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一度巨额亏损。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前往考察调研。

 

  历经三年,涅��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钢”供不应求。总书记称赞“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十年来,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人民的幸福底色更亮。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新征程上愈见清晰。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誓言铿锵,为了中华民族永续传承――

 

  今年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听取代表发言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询问了太湖的水质如何,还有没有蓝藻。在随后的发言中,他又提及这个问题。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十年来,美丽中国可感可知,“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的战略定力举世称道。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誓言铿锵,为了华夏儿女同心圆梦――

 

  2022年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

 

  肃立默哀、敬献花篮、整理缎带、缓步瞻仰……自设立烈士纪念日以来,每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都会以无声的缅怀传递无穷的力量。

 

  为功勋模范颁发奖章,为老道德模范让座,叮嘱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厚植新时代中国文明沃土。

 

  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之路”中,我们的道路自信愈发坚定;从具有强大真理和道义力量的“中国之理”中,我们的理论自信日益夯实;从历经风雨更显优越的“中国之治”中,我们的制度自信持续铸牢;从深植于悠远历史和深厚文脉的“中国之魂”中,我们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今天,中国人民志气、骨气、底气极大增强,焕发出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领航新的远征,用豪迈誓言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指航定向。

 

  几个月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一系列战略部署将在全国两会上经由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再通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铺展在中华大地,书写成时代华章。

 

  几天前,单增海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来自制造业的好消息,此刻他又坐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亲耳聆听总书记的宪法宣誓。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誓言豪迈,前进的方向无比清晰――

 

  “必须有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单增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靠国际市场不行,单靠“一招鲜吃遍天”也不行,必须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再到“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为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誓言豪迈,攻坚的信心无比坚定――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必须做到沉着冷静、保持定力,稳中求进、积极作为,团结一致、敢于斗争。” 3月6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遵循“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地纷纷派出代表团组团包机、拼抢订单;牢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的嘱托,国家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骨干引领作用,埋头苦干、日夜攻关……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为我国带来‘换道超车’的有利契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我们要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强国建设打好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誓言豪迈,奋进的力量无比强大――

 

  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次又一次震撼天地的起飞,让探索太空的脚步更稳更远;在习近平总书记酝酿新发展格局的宁波舟山港,日夜穿梭的集装箱卡车,让中外贸易的桥梁愈加通畅……

 

  在习近平总书记运筹的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上,两条母亲河、三大城市群、四大经济区相连成势;在习近平总书记勾勒的改革开放新航程上,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海南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在更高起点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路……

 

  东方大国,与日俱新。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铭记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长征,鼓舞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脚步。

 

  千秋伟业,接续奋斗。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有一以贯之的炽热情怀,更有一往无前的众志成城。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必将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誓言铮铮 不负人民” 的相关文章

评估理想的基本方法

      了解评估理想的办法,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理想。评估理想的几个主要指标如下:  一、理想的最终目标――由理想的方向、理想的大小组成。例如,想成为某行业里什么级别的人物。  1、理想的方向――向哪个行业发展。当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是大方向的理想,还要...

阎学通: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3月中旬在北京「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中国须警惕"富而不强",引起舆论界争议。阎学通作客听风录,与旅日学者庚欣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员杜平,就中国国家发展方向和国家价值展开讨论。 阎学通在题为「国家最崇高目标不是致富」...

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凤凰卫视8月19日《震海听风录》节目:两岸政治对话如何展开? 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有大陆学者提出两岸签订和平协定和进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已经成熟。谈判对话如何展开?两岸和平协议的共识性前提是什么?需包含哪些内容,目前两岸需要做哪些工作?...

甲子华诞:欢乐中国・青春中国・力量中国

  ――欢乐中国。十月一日,这个国家的心脏,近二十万民众前后登场欢呼庆祝,以肢体语言和各种象征性符号讲述“中国故事”,并将天安门广场覆盖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首先从各个受阅军种整齐划一的列队动作中,精锐之程度可见一斑。紧随而至的群众游行,在保持中国人特有的内敛稳重之上,也以宏大场面打破不事...

精神不死仍有传承

  从媒体报道看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高锟,一脸童真的微笑,我和我的同事心都快碎了。 我们知道,姗姗迟来的诺贝尔奖虽然给高锟以及他的家人和海内外华人带来了喜悦,但患上了中期老年痴呆症的他,现在最清晰的记忆,只有他的患难夫妻,他已全然忘记了光纤,以及它在发现光纤过程中的千辛万苦了。...

中国求索现代化之路:60年,我们走了多远?

      现代化,中国的百年梦想。   曾经,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有梦却无路。   如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已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梦想已成真,前路更辉煌。   变化,发生在一个甲子间。    (一)   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惊醒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