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品格 > 人格 > 正文内容

吃苦耐劳教育与民族良知

2004年06月23日
 

  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什么?不用说就是吃苦耐劳精神了。而吃苦耐劳,就一个个体来说是立世之本;就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立国之本,或者说立族之本。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人舔犊之情的浓烈,恐怕要算全球第一了。特别是由于家庭和家族观念太强烈,孩子几乎就是整过家庭和家庭的希望,所以上辈人总是过分地溺爱和袒护下辈人。

  我们不能实现吃苦耐劳教育的原因有四:

  其一,隔代教育阻止了吃苦耐劳教育的实施。受传统的影响,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主动充当保姆的角色,甚至有一种隔代亲的根深蒂固意识根植于人们的骨髓。就是父母与子女或者女婿、儿媳的关系多么恶劣和不谐调,但与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关系却格外地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亲。正是这种隔代亲,使上代人所有的错综复杂的爱,都倾注在了孙子代身上。同时由于与孙子代关系的亲疏,还关系到与子女代关系亲疏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隔代关系,就有了一些更复杂的内涵,便隔代教育人为制造了许多障碍。又由于对孙子代的教育爷奶辈总想要对得起子女们,所以大多数都纵容孙辈们。而我们的大多数孙子辈都是由爷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即便有知识的父母们,或者上长人,都知道让孩子吃苦耐劳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可也无法付诸行动。

  其二,攀比风盛行阻碍了吃苦耐劳教育的实现。“你看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啦!”“有什么什么高档东西啦!”“多会享福啦!”“谁家的孩子基本不做什么啦!”等等,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享福的。正是这种一个看一个的跟风攀比现象,惯养出了孩子身上的骄横和纨绔精神。当然,那是吃苦耐劳讲都不敢讲的,“什么年代了?还老一套,什么吃苦不吃,耐劳不耐劳的。”肯定被旁人或者孩子或者孙子抢白得干瞪眼。

  其三,总替孩子设计好安乐窝的思想意识让吃苦耐劳的计划破产。一般有本事的“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有几个孩子,就给他们准备几所房子。辛苦万千的父母,心里想的也是我要喂子喂女,应该这样苦才行。父母对孩子们说也:“我们这样苦就为你们了。”反正父母或者上几代人的意识就是这样,为了设计好下代人的安乐窝,他们自己会吃苦耐劳,可就是舍不得让子女们吃苦耐劳,殊不知社会在进步,富翁们为自己后代准备的东西,恐怕自己还没有到马克思那里报到,就过时了。最珍贵的还是把吃苦耐劳的传家宝传给他们,让他们学生会自己生存。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的成果,他们才会倍加珍惜,倍感幸福。

  其四,总觉得孩子还小的思想意识让吃苦耐劳流产。有人总结说:“孩子在父母眼里,再大也是孩子。”正是这种情结,使子女和上几代人之间产生了鸿沟。孩子要做什么事了,上代人总说:“你还小,等长大了再说。”“那事你别做,你还小,做不了。”不做事,哪来的吃苦耐劳精神。

  吃苦耐劳,说小点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着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这竞争日益强大的世界,你能生存得下去吗?说大点,是为了民族的存亡,也是具民族良知的表现。我们一定要着力培养下一代的吃苦耐劳精神。

  建议用下列方面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

  一、让孩子做他喜欢做和能做的事,尽量不要包办。不愿意做,也要强迫着让孩子去做。

  二、有吃苦耐劳的机会要抓住机遇,不要舍不得,不要怕危险。

  三、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

  四、社会、学校、家庭都要注重孩子们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因为这是民族良知所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吃苦耐劳教育与民族良知” 的相关文章

创新

    一般来说,旧的事物总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创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就不能较好发展。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缓和问题或有限度的改进。例如,许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基本达到极限,改进也是很有限的,只能做为一时之策,只有大力创新,才能取得大的进步。...

务实

      一个民族要想发达起来,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由不得半点虚假。一个缺乏务实精神的民族,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不可能发达。一个功底不实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很容易失败。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模糊、虚幻的空气里。医学没...

快乐的衡量

      迄今为止,快乐的衡量仍然没有完整的体系。我偿试论述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读者有点参考意义。  衡量快乐可用以下六个指标:  一、获取快乐的效率――单位时间里获得的快乐量。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寿命相同的情况下,获取快乐的效率越高,一生得到的...

立足长远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时间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主线。许多行为一时或许看不出多少好处,但长期积累会很大的收获。有些事情一时看不出什么害处,任其发展下去的时间长了,产生的害处往往很大。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累使事物由量变转向质变。不...

团结

      未来的竞争是全世界的竞争,仅仅战胜团体内的同事是远远不够的。哪个民族比较团结,哪个民族就能够较好发展,反之,就难以发展。历史是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应把眼光着眼于长远利益,着眼于全世界,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小团体而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善爱

  爱是人类的基本精神,也是一切美德的根本。爱能够令人快乐、健康,爱能够消除一切仇恨,爱能够使人充满力量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同样,不良的爱往往是好心办坏事,这不是爱的错,而在于爱的方法不对。可见,我们不仅要有爱心,还要讲究爱的方法,也即要有善爱之精神。  世界并非只有爱或恨,爱恨的交错构成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