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意志调节 > 正文内容

情绪的自我调节

2004年01月14日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踢足球,实在不行就找心理医生等等。诚然,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痛苦。不过,我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不管别人如何热心地帮助你,而要真正改变还得靠自己。
  为什么我们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在学校和家里都有面子,自尊心大大得到满足。相反,跟朋友吵了架就会伤心万分,因为觉得既然是朋友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该为一件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显然,我们之所以高兴、所以伤心,全都根源于我们的“认知”。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有时用唱歌、跳舞来消除烦恼,虽然一时轻松了,但一静下来情绪又不好了。这就是所谓“治标不治本”,没有在认知水平上解决问题。 
  一般人都能自觉地调整心态,较好地适应社会。但也有少数人由于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往往会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给自己和亲戚朋友带来很多麻烦。归纳起来,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绝对化的要求。有些人总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事情应该这样、必须这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我”等。笔者在咨询中接待过一位女大学生,她因为几门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劝退,情绪非常不好。她母亲解释说上大学之前她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可是上了大学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后来我才了解到该女生在上大学后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书上的每一个字她都要读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她认为学习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由于大学老师一节课最少讲几十页书,还布置一堆参考书。别人大都提纲挈领地复习重点。而她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精读。结果虽然一天到晚抱着书本,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果然越来越差。如果她能早点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错误,改变学习方法,那么说什么也不会落到最后只能退学的地步。 
  第二类是过分概括化。 也就是以偏盖全、以点盖面。当然说出这些词我们都知道是不合理的信念,但有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想法正具有这种特征。祥林嫂在儿子死后每天不停了亭地重复着“我真傻,我只知道冬天有狼……”就是这种思维的写照。她认为儿子阿毛的死完全是自己太傻的结果,从而把自己全盘否定,见着人只会絮絮叨叨。其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定义为坏学生,老师和家长很少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谈恋爱时也容易犯这种错误。有的女孩仅仅因为对方留了点胡子就认定他流里流气、心术不正;生意人很善于抓住人们这种心理,商品的包装越来越花哨,因为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包装好质量肯定就好。电视上曾报道过有些所谓中外合资的名贵药剂和几角钱一袋的简装药剂成分完全一样。 
  第三类是糟糕至极。即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于是,整日愁眉苦脸、自责自罪而难以自拔。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当他认为“必须”、“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就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以致认为糟糕到了极点。前面提到的女大学生,她认为自己必须读完大学,所以在学校劝退时难以接受,坚决不离开宿舍,觉得一旦退学,这辈子就完了,没有出路了。她看不到许许多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照样过得很充实、很愉快。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特别是受到挫折时,有没有上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如果有,那么就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这样一来,情绪自然会由消极变为积极了。其实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所以我们最好少用“绝对”,“必须”这类字眼。同样,用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整个人的做法也是非常武断的,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们最好是评价他的行为和表现,而那种认为某事的发生会槽糕至极的观点更是杞人忧天,因为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常常是在没发生时焦虑万分,而真正发生了就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白白虚惊一场。其实早点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把忧虑的功夫用来做充分的准备岂不更好! 
  当然,道理说来都很简单,真正要“想开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反复跟自己争辫,最终让“理性的我”战胜“非理性的我”。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情绪的自我调节” 的相关文章

克服“亚健康”的良策

    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人们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绝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曾有过精力不济、情绪低迷、失眠多虞的生活经历,有些人甚至是经常性地反复发生这种现象。这就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日益关注的医学界提出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

在困境中学会坚持

    二战期间,在美国服役的普照拉格曼受伤,双腿一时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双腿,舰长决定由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把他送上岸医治。小船在夜色下迷失了方向。极度困境中,下士惊慌失措,无望之下拔枪对准了自己。面对如此突来的局面,普拉格曼劝告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

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几年前,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曾畅销红火了一阵。这是一本带有明显民族主义情绪的书。我这里要讨论的是透过这本书所反映的国民素质与健康的民族心理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即将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主流的今天,偏激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心态对中国的现代...

自由与克制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就好象它是个无尚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

学会面对压力与挫折,迎接机遇与挑战

     一个气球高高飘荡于空中,倘若遇到外界压力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要么爆裂、要么泄气,要么变形、避开压力,只有后一种情况气球依旧飘在空中。如果不是气球,而是社会生活中的我们,遇到压力会结果如何呢?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看起来很普通和平凡,但往往会因为个人的认识、身体易感性、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