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意志调节 > 正文内容

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2004年01月15日
      几年前,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曾畅销红火了一阵。这是一本带有明显民族主义情绪的书。我这里要讨论的是透过这本书所反映的国民素质与健康的民族心理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即将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主流的今天,偏激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心态对中国的现代化无疑是不利的。
  自近代以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封闭与开放、传统与现代总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不清的问题,并曾引发过无数次的争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立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回顾历史,我们大约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那些守旧的、保守的势力总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抵御开放和世界文明;而那些主张开放、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人,总是常常被指责为“洋奴、买办、卖国贼”,在道义上处于弱势地位,处于被指责、被攻击的地位。盖由于中国的传统保守势力总是过于强大,这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举步维艰,蹒跚而行的主要原因。
  整个世界近现代史表明,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历史进步总是同它的开放态势、与是否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的成果相联系的。从本质上说,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总是有限的,而群体的知识、经验、智慧却是浩大无限的,人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而相互启发和补充,获得知识无数倍的扩张,此乃善莫大焉、利莫大焉的大好事。封闭总是和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而开放总是和进步、开明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以来,为何出现长时间的闭关锁国现象呢?
  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一是民族主义的情结。自尊是人之所以为人、民族之所以为民族的心理基础。正常的民族自尊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使民族自强、自立,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但过度的自尊就会造成封闭、唯我独尊、目空一切、排斥一切的倾向,不能平等地对待他人和其他民族,也妨碍自己认清其他民族的优点和自己的弱点。对本民族缺乏自省,妄自尊大,正是满清以来的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心理原因。诚然,中国历史上屡遭外族侵略、欺凌,但我们决不能因此漠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对民族发展的危害性,正是因为政治腐朽,造成民贫国弱才导致外族侵略。抗击侵略是正当的,但若因此产生盲目的排外、仇外心理,进而否认和拒绝一切世界文明,那就是非理性和愚蠢的了。其次是传统保守势力、既得利益者的抵抗。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传入会打破旧的传统格局和利益关系的平衡,引起社会权力资源、利益资源的动荡、分解和重组,这正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所拼命反对的。再次,民族的自我中心主义和民族文化的盲目的优越感,也阻碍了国人向外部世界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
  有人认为,维护民族传统文化就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命脉和民族利益,他们过分地强调民族传统形式、民族文化价值,殊不知,传统也是流动的、变化的,从秦至元至清,中国传统习俗各有不同,留辫、缠足也曾是国粹,如今不也改变了吗?世在变,传统也在变,传统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发展,而非人为传统而牺牲。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信息、科技、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它能大大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世界发展的主流中脱离出去,自我隔绝,无异于自我淘汰出局。事实证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被卷入的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一个半世纪的近现代化历史,特别是20来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只有开放,才能加快发展,封闭则导致落后。
  真正的爱国主义决不是廉价的民族情绪的不负责任的渲泄,它意味着理性、审慎,意味着对全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发展的理性把握和高度负责。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原题:《养成理性、审慎的民族心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的相关文章

中年企业家应重视心理调适

  人到中年,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从而成为心理负荷最重的人群。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厂长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中年...

克服“亚健康”的良策

    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人们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绝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曾有过精力不济、情绪低迷、失眠多虞的生活经历,有些人甚至是经常性地反复发生这种现象。这就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日益关注的医学界提出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

情绪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

调控情绪的十大妙法

     (一)期望法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当你认为没有任何希望时,你会感到六神无主。“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向往美好的未来,是受挫者最好的自我安慰。应该抬起头来,进行自我激励:“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   (二)忙碌法 应记住:“悲伤时,工作就是良药”。当忧伤时要让自己一...

在困境中学会坚持

    二战期间,在美国服役的普照拉格曼受伤,双腿一时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双腿,舰长决定由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把他送上岸医治。小船在夜色下迷失了方向。极度困境中,下士惊慌失措,无望之下拔枪对准了自己。面对如此突来的局面,普拉格曼劝告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