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意志调节 > 正文内容

中年企业家应重视心理调适

2004年01月14日


  人到中年,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从而成为心理负荷最重的人群。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厂长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中年企业家深感自己对企业的兴衰所肩负的重任,面对各种竞争多变的市场、日益增加的信息、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不仅工作繁忙,而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心理压力过重是最主要的,也是引起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 
  劣性情绪增加 
  相当一部分中年企业家任职一段时间后,逐渐变得固执己见,容易冲动,常发脾气,动辄训人;有的表现为好激动,好争执,容易焦躁不安等。这些劣性心理状态和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会加重不良情绪,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亲情减少引起的心理失衡 
  中年企业家多为事业型,而事业上的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自我牺牲。为了事业,他们往往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 
  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 
  深藏于内心而不便告人的孤独感是很多中年企业家共有的心理,由于工作紧张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暇与老朋友来往加深感情或结交新朋友进行感情交流。 
  心力疲惫 
  很多中年企业家感叹,他们给人以年长10岁的感觉。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而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过早走下坡路,产生恐惧和不安。 
  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 
  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带给他们一种风云突变,朝不保夕的危机感。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功,他们变得有点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不少中年企业家坦率地承认自己常有不安全感,对自己的重大决策缺乏自信,他们害怕失败。 
  对工作的厌烦感 
  长年的艰辛劳作使他们感到劳累,对工作产生厌烦感。当厌烦感笼罩时,他们懒得做事,不想接待来宾,不愿听到“工作”二字。这是对工作负担过重的一种反应。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如果过分强烈或持久,则易引起心身疾患。专家们指出,持续的劣性应激状态,可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减少,免疫细胞和多科酶的生物活性水平降低,体内生化代谢、内分泌机能、神经调节也随之发生紊乱,对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年企业家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不仅表现在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还明显地影响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躯体健康水平。不少中年企业家有紧张性头痛、易疲劳、失眠、恶梦多、腰酸背痛等疾病。中年人的健康状况,也是处于从人生的鼎盛向衰老转变、各种疾病不时侵袭的时期。 
  以致使某些有成就的中年企业家英年早逝。中年人还会出现性生理或性心理的改变,给他们带来羞于启齿的苦恼――― 
  中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体内因素,都决定了容易发生心理危机。那么,如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一般来讲,以下几项措施有助于中年企业家克服或减轻危机。 
  充分了解自己的精力和体力情况。不仅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承受能力,还要对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客观评估。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处理好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家庭人员的关系。多参加些社会活动,避免孤独。 
  注意奉献和宽容。奉献使人不迷恋物质利益,宽容可避免不必要的苛责他人和自责。善于奉献和宽容的人,往往是愉快、乐观的人。 
  要富有幽默感。幽默,是人对痛苦和烦恼的一种“抵抗剂”,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学会幽默,会使人永葆乐观和愉悦。   
  学会量力而行。中年企业家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工作计划应留有余地,切莫把目标看得太高,以免长期情绪紧张。   
  学会调节情绪。喜怒哀乐,人之常情,但长期处在极端情绪之中,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遇到失败或不顺心,不妨设法转移或宣泄不良情绪。同时如果遇到高兴之事,也不要大喜大乐,最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 
  培养业余爱好。适当健康的业余爱好不仅可丰富原本较为单调的生活,而且还能起到放松紧张情绪的作用。   
  坚持参加运动。坚持参加运动不仅增强体质,还可帮助驱逐不良情绪。当然,中年企业家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应以运动量相对小一些且较为安全为宜。   
  科学摄入营养。人体摄入的营养不仅影响着身体,而且也影响着情绪。为了保证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中年人应注意根据各自情况科学地摄入营养,特别需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避免摄入高脂食品,因为过度摄入可能会引起抑郁、沮丧、急躁等不良情绪。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中年企业家应重视心理调适” 的相关文章

情绪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

调控情绪的十大妙法

     (一)期望法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当你认为没有任何希望时,你会感到六神无主。“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向往美好的未来,是受挫者最好的自我安慰。应该抬起头来,进行自我激励:“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   (二)忙碌法 应记住:“悲伤时,工作就是良药”。当忧伤时要让自己一...

在困境中学会坚持

    二战期间,在美国服役的普照拉格曼受伤,双腿一时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双腿,舰长决定由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把他送上岸医治。小船在夜色下迷失了方向。极度困境中,下士惊慌失措,无望之下拔枪对准了自己。面对如此突来的局面,普拉格曼劝告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

偏激民族心理对中国的危害

      几年前,一本《中国可以说不》的书曾畅销红火了一阵。这是一本带有明显民族主义情绪的书。我这里要讨论的是透过这本书所反映的国民素质与健康的民族心理问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即将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主流的今天,偏激的民族心理和民族心态对中国的现代...

自由与克制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就好象它是个无尚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