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调节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越是吃劲越要保持韧劲

2020年03月07日23
    疫情防控是一场生死仗,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只有广大官兵和医务人员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才能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疫情防控的火线,也是砥砺战斗精神的战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线抗疫官...

硬仗还需硬脊梁

2020年02月09日23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蔓延开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势汹汹,威胁甚大,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     这是继2003年“非典”之后又一场疫情防控的硬仗,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面对疫情,全国上下一心、众志...

论意志和痛苦

2020年01月10日23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一生,在推陈出新的严苛要求之下维持自己的生存,通常必是充满忧虑...

在沉潜中学会耐心等待

2017年03月23日24
    沉潜,本指在水里潜伏沉没,后喻为集中精神,潜心于某件事情、某项事业。沉潜几乎是每个成功者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用了19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用了10年,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用了40年。正是由于不急于求成,不怕受寂寞,不怕遭冷遇,脚踏实地...

节制是良好品德

2017年03月15日27
    所谓节制,是指在理性的指导下,对利益、欲望、情感等进行控制、调节,使之合理、得当。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必然是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因而受人欢迎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节制作为一种良好品德,首先表现为对利益取舍的节制。我国...

真正持久的力量在忍受中

2017年02月13日26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高大全”的“凡人”贝多芬,在艺术中成就了伟大的业绩,而事实上他是一个心灵扭曲的人。但艺术却是人生经历的某种精炼、提纯和超越。 贝多芬作为一个“凡人”,心灵扭曲、人格磨难乃至性格偏执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关键是这样的说...

哈佛研究:长期太累或太穷会使人匮乏

2016年03月22日28
      美国一个跨学科团队今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这项研究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典范。     研...

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

2009年08月04日25
  最近早报刊登的一则评论和几则新闻都与“自由意志”有关。 7月16日的评论版刊发了“自由意志缺失,斯文焉能不扫地”一文。在作者顾骏教授看来,由于受功利主义大潮的冲击,知识分子只能随波逐流,甚至自甘堕落,因为他们丧失了自由意志,是谁压榨了自由意志存在的空间呢?正是无处不在的行政权力。...

调畅情志

2004年05月03日26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黄帝内经》反复论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

拿得起,放得下――增强心理弹性

2004年04月09日28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所谓“放得下”,是指心理状态,就是遇到“千斤重担压心头”时能把心理上的重压卸掉,使之轻松自如。年过八旬的吴阶平教授在谈及精神养生时介绍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不把悲伤的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