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意志调节 > 正文内容

调畅情志

2004年05月03日
 

  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黄帝内经》反复论述了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调畅养生法。

  淡泊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谓“内守”,就是指精神安守于内,而不驰骛于外,做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嵇康《养生论》),以便保持体内环境的协调平和,从而进入最佳生理状态。具体来说,古人强调内心宁静,并非要求人们完全做到静思灭想,而是指既要做到对外界的诱惑无动于衷,又要在用神过程中集中思想,专心致志。

  舒畅情绪

  就是设法变人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从而为健康长寿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近代养生家丁福保的《丁福保训》中,则对此有了透彻的论述:“胸怀欢畅,则长寿可期;若忧虑过多,则使人易老。常人之情,苦则悲,乐则笑,悲哀最是伤人,而欢笔最能益人。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气血、消食滞,胜于服食药饵,每日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至于具体的舒畅情绪的方式,往往因人而异,垂钓弹唱,吟诗作画,种树养花,也可弈棋篆刻,不一而足。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素养以及爱好,选择一些适合本人身心条件的方式,不必强求一致,只要能够舒畅情绪即可。

  排泄郁闷

  古代的调畅情志养生法一方面强调用积极的方式来舒畅情绪,另一方面也主张当人们已经处在忧闷之中时,必须设法尽快将其排泄,以免造成精神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及的“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实质上都是主张用说理开导的方式去排泄患者内心的忧闷。具体而言,传统养生方法用以排泄忧闷的手段主要包括“言语开导法”和“抑情顺理法”两种类型。

  所谓“言语开导法”,就是指通过与熟悉朋友的相互交谈来抒发内心的忧愁、烦闷之情,从而达到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保健效果。

  所谓“抑情顺理法”,就是指通过提高患者自身的认识,使其明了自己的疾病是由精神因素所致,从而自觉地调节情绪,抑制不良心理因素,获得治疗效果。

  积极有为

  我国历代养家尽管都十分强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但这决不意味着他们主张超尘出世、逃避现实。事实上,精神上的安分健康与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并不矛盾。一个人若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话,不但有益于社会和他人,同时也有利于自我身心健康。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积极有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当作调畅情志养生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养生家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也提倡:“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

  涵养道德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就养生而言,涵养道德则是调畅情志养生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个人只有注重道德修养,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才可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至于涵养道德的具体内容,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呈现出了较大差异,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正直、善良这样一些基本方面无疑是各个时代人们所共同推崇的道德准则。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调畅情志” 的相关文章

中年企业家应重视心理调适

  人到中年,既要承担工作上的重任,又要挑起赡养老人和抚养、教育子女的重担,从而成为心理负荷最重的人群。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一些年龄在40岁左右的企业总经理、厂长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有53%的中年企业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中年...

克服“亚健康”的良策

    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人们迎接各种机遇和挑战。然而,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和工作绝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很多人曾有过精力不济、情绪低迷、失眠多虞的生活经历,有些人甚至是经常性地反复发生这种现象。这就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日益关注的医学界提出的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

情绪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挫折,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朋友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

调控情绪的十大妙法

     (一)期望法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当你认为没有任何希望时,你会感到六神无主。“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向往美好的未来,是受挫者最好的自我安慰。应该抬起头来,进行自我激励:“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   (二)忙碌法 应记住:“悲伤时,工作就是良药”。当忧伤时要让自己一...

在困境中学会坚持

    二战期间,在美国服役的普照拉格曼受伤,双腿一时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双腿,舰长决定由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把他送上岸医治。小船在夜色下迷失了方向。极度困境中,下士惊慌失措,无望之下拔枪对准了自己。面对如此突来的局面,普拉格曼劝告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

自由与克制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就好象它是个无尚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