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意志 > 磨炼意志 > 正文内容

湘江战役:在至暗时刻探寻希望曙光

2022年01月09日
 

 

广西全州县安和镇四所村村民李德明遵嘱将父亲李大棋葬在村后高山上,让他能看到牺牲在湘江畔的红军战友们。

李大棋本是江西省兴国县枫边乡山下村人,10多岁参加红军,湘江战役时任红五军团34师101团3营营长。1934年12月3日,该团在安和镇一处名为文塘的地方(现属四所村)遭受桂军夹击。李大棋腿受重伤,无法行走,战友背他突围,躲入山中。几天后,敌军离开,红军也突围走了。拖着伤腿的李大棋只能留在村里,直到全国解放后也没有返回老家。李德明说:“父亲告诉我们,他的战友全都牺牲在了文塘,他要一世都在这里陪着他们。”

在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和平红军小学,有一首诗是必学的:“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首诗所描述的正是湘江战役的壮烈场景。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被死死压在东西纵深80公里、南北100公里的锥形地带,急切地想要渡过湘江。

在进入桂北之前,红八、红九军团继续直插湘南的江华、永明(江永),佯攻桂北门户龙虎关,制造红军深入广西腹地的势态,逼迫湘江沿岸的桂军主力南移,北边的湘军尚未补防到位,为抢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庞大的军委纵队辎重压身,把兵工厂、印刷厂、造币厂的机器几乎全都带上的长征大军根本无法快速行走,也导致红军野战部队不能机动灵活地行军作战,延误了抢渡湘江的绝佳时机。

“在大雨滂沱之下,我们在泥泞下蹒跚,12点钟之内一共走了4公里。”时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的陈云还记得,长征时专门负责运输的就有5000多人。因为要护卫这些搬运机器的队伍,后卫部队往往比前锋部队要迟到好几天,作战部队变成了行装护卫队,自由周旋的兵力反而不够,战略要地全州县城也被敌军抢先占据。

陈云还提到,湘江战役期间红军的军事指挥也出现问题,总是按照纸上画好的直线笔直前进,结果到处都遇着敌人迎击。“因为他们老早从地图上知道我们将经过何地,走向何方”。“敌人有汽车等转运工具,而我们则走直路,坚持不肯改变方向”。

在和平红军小学北面不远处,有一个凤凰嘴渡口。1934年12月1日,红军主力西进渡过湘江,但国民党湘、桂军已会师湘江边,凤凰嘴成为湘江以东红军各部抢渡的最后一个渡口。

96岁的蒋济勇一直住在凤凰嘴渡口附近,他永远忘不了自己亲眼目睹的场景:那正是打霜的时节,许多红军在冰冷的江水中涉行,两架飞机距离江面很近,用机枪扫射红军队伍,还不停地投弹。“那些打死、掉进江里的红军被冲到下游,打完仗后村民掩埋红军遗体都埋了好几天”。

在湘江战役纪念馆大厅的墙上,镌刻着12个苍劲大字:“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

在兴安县界首渡口西岸上游有一座庙宇叫三官堂。庙堂墙上,用毛笔大字书写的标语“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尤为引人注目。

1934年12月1日凌晨,光华铺阻击战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当天凌晨3时30分,中央局、中革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给红一、红三军团一封紧急电报,这句决绝的标语即出自这封电报中。

在战斗最危急的时刻,上到军团总指挥、下到基层指挥员,全都一马当先。据史料记载,共有14名团以上干部倒在了湘江两岸。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回忆,红军打仗“打的是党团员,打的是干部”,每一仗下来,党团员负伤之数常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据不完全统计,长征路上仅营以上牺牲的干部就有432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征研一处副处长农丕泽看来,红军在敌众我寡的湘江战役中能突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部队领导的身先士卒,在最危急的时候众志成城,才能突破湘江封锁线。

红军长征走到桂北时,已经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处境极为艰难。但在最困难的时刻,红军依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老百姓依旧是红军最坚强的后盾。有的老百姓拿出红薯、玉米给路过的红军战士吃,有的农户偷偷把负伤的红军战士藏在家中,有的村民给躲藏在岩洞里的战士送药送食物......

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科科长黄利明认为,红军在广西的时间虽短暂,但是影响深远,为广西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人民群众踊跃参加红军,为长征带来了新鲜血液。

凭借当地群众的支持与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红军艰难渡过湘江。但湘江一役,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血淋淋的代价,让全军指战员在至暗时刻苦苦探寻希望的曙光。

当时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后来回忆说:“红军广大干部从对比中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实际上,类似质疑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就已存在。据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的翻译伍修权回忆,早在广昌战役时,彭德怀就当面批评李德完全不懂红军的作战原则,是“主观主义和图上作业的战术家”,“崽卖爷田心不疼”。

回到德国后,李德在回忆录中说,西方的战法不一定适合中国,“必须由中国人的心理和传统,由中国军事经验的特点来决定,在一定的情况下采取什么主要战术。中国同志比我们更了解在他们本国打革命战争的正确战术。”

渡过湘江后的1934年12月12日19时,一封“万万火急”的电令由中革军委向中央红军各部紧急发出,命令全军12月13日西进,并攻占贵州黎平――这是与原定的“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计划完全不同的方向。这就是著名的“通道转兵”。

“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名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在《回顾长征》中感慨。今天,在通道转兵纪念馆的墙壁上,仍然书写着几行字: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独立自主,敢于担当。

经过湘江战役的生死绝境后,红军战士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强,他们的生命像种子一样旺盛。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曾指出,湘江战役是长征走向胜利的新起点。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湘江战役:在至暗时刻探寻希望曙光” 的相关文章

寂寞并不可怕

    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一切都没有兴趣。能对人生有热忱,生活才有光亮。  人人都应跟上时代的潮流,否则会落伍,会寂寞。但是在跟踪时代脚步的同时,更要能经常保持一份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冷静,才可以知道真正的方向,而在适当的时候,对这时代真正有所贡献。  人生本来就注定要到处飘泊的...

如何进行心理上的自我锻炼?

     人体中任何东西都和心理发生联系。心理因素能有效渗透到人体各个微妙之处。四通八达的脑内联系加之人脑积蓄的大量过剩的情感能量,在整个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人体内最强大的感官。该感官的潜在能力有时表现为心灵联系的奇迹,有时表现为疾病。暗示和自我暗示的解剖生理基本机理大体上已很清楚,她完全是物质...

学会坚强――读《牛虻》有感

    牛虻(亚瑟・勃尔顿)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在革命斗争中学会了坚强,并支撑了他的事业。   《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为主线,大笔勾勒和细致描绘了牛虻饱受压抑和摧残后,背叛了他曾笃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锤炼成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战斗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

让孩子学会坚强

    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白衣战士选择了坚强,科技人员选择了坚强,新闻记者选择了坚强,司乘人员选择了坚强,更多更多的人选择了坚强……我们的一些孩子也学会了坚强。   北大附小六年级学生麻文天的妈妈被确诊为“非典”患者住进医院,爸爸也隔离在另一家医院。而天天这...

练就决断力

    成功的人能迅速地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记住:有98%的人从来没有为一生中的重要目标做过决定;他们就是无法自行做主,并且贯彻自己的决定。 但是,要如何克服不愿意做决定的习惯呢? 你可以先找出...

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为了使二十一世纪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挑战,我国不失时机的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在人的全面、综合的素质中,心理素质乃是至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家长自孩子的幼年即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认知状态和认知品质。感受新知识、新现象,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