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物质和意识

2017年09月05日
   

1,“物质”和“意识”,是人类认知的概念抽象,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一个普遍必然的方式是,当我们谈论“物质”和“意识”时,尽管内心意指的是一种外在的本体对象,但我们谈论的本身是一种概念方式的架构,我们的谈论所生成的是一种概念方式的“物质”和“意识”,而不是本体方式的“物质”和“意识”。认知的本质是,它永远不能扬弃自身的架构方式而认知。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抽象,在动物的头脑中是不会发生的。其原因非常简单,动物头脑是没有概念方式架构的,是不会产生概念方式的认知的。而人类头脑认知的本质更在于,它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建构,一种概念方式的认知。

 

2,“物质”和“意识”在概念逻辑中是一种对称架构,是不存在本体和属性的关系的。如在“上”和“下”,“左”和“右”、“无限”和“有限”等等的概念方式的对称架构中,我们永远不能说“下”是“上”的本体,“上”是“下”的属性,或“上”是“下”的本体,“下”是“上”的属性;“左”是“右”的本体,“右”是“左”的属性,或“右”是“左”的本体,“左”是“右”的属性;“有限”是无限的本体,“无限”是“有限”的属性,或“无限”是“有限”的本体,“有限”是无限的属性。同样,在概念方式的对称架构中,我们更不能说“物质”是“意识”的本体,“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或“意识”是“物质”的本体,“物质”是“意识”的属性。

 

3,有没有“终极”的本体所在呢?不少人以为,现代理论物理学已揭示,“宇宙大爆炸”这个世界起源的终极本体。然而深入推敲,现代理论物理学并不能回答思想的进一步发问,如“宇宙大爆炸”之前和之外的更大背景是什么?是否还有与“宇宙大爆炸”不同的世界生成方式?世界到底是“单宇宙”的呢还是“多宇宙”的呢?等等,可以这样说,现代理论物理学永远也不能用一个无可质疑的终极本体来终止这样的更多发问的。

 

4,物质和意识是否可以进行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呢?不少人认为,意识是肉体生命的专利,而地质考察史揭示了肉体生命是后期出现的,在肉体生命出现之前,地球已经存在,太阳系已经存在,宇宙已经存在,因而亳无疑问,意识是在地球、太阳系、宇宙等物质基础上产生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然而深入勘察,现代科学并不能终极证明意识是肉体生命的专利,当代智能技术的大踏步发展,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非肉体生命方式的意识的出现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说在碳基的肉体生命意识方式之外,完全可能出现硅基的非肉体生命意识方式。这样,在浩瀚的宇宙,我们不能否定更为多样的生命意识方式,甚至可能存在的宏大的意识方式,如由星系组成的宏大意识方式。我的见解更倾向于认为,我们当以新的概念抽象和概念架构来统一“物质”和“意识”,创立“物质”和“意识”统一的存在方式,确立“物质”和“意识”的划分只是概念方式的架构,是不能赋予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的。

 

5,在人类产生之前,意识已经存在。意识不是人类的专利,意识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和历史版本。如反应意识、知性意识、概念意识的存在方式和历史版本,以及我们尚未发现或尚不知道的存在方式和历史版本。

 

一般而言,人们总是认为,意识是大脑这个特殊物质的产物,是大脑这个特殊物质的属性。简言之,意识是物质的属性。然而精深勘察:

 

(1)所谓大脑,它既是客体的又是主体的,是主客统一体。当大脑死亡时,这个死亡的大脑因不再具有意识的主体特性,就不再具有大脑的意义了。诚如黑格尔所说,一只离开了身体的手,就不再是手了,一个死亡了的大脑就不再是大脑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大脑,它既是客体的又是主体的,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是一个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

 

(2)大脑的发展,从最初的神经元到大脑中枢的进化,从动物脑到人类脑的进化,始终是一种物质和意识互为作用的驱动。因此,大脑既不是纯物质的创立,也不是纯意识的创立,而是一种主客统一的驱动和构造。因此,我们不能说“物质”是“意识”的本体,“意识”是“物质”的属性,也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本体,“物质”是“意识”的属性。物质和意识是统联的关系,而不是本体和属性的关系。

 

(3)扬弃物质和意识的本体和属性的关系,确立物质和意识是统联的关系,是否会导致“意识”和“物质”的两元论?我的见解是,无论“物质”也好,“意识”也好,它们都是概念方式的架构,统一于“存在”这个更高进阶的概念架构,而“存在”这个概念抽象不是本体方式的,而是一个统含无限多样绽出和显现的概念架构。由此,确立物质和意识的统联关系,并不会造就“意识”和“物质”的两元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物质和意识” 的相关文章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

中国人应该改变思维方式

      引言   前些日子有幸和日本的网上名人九哥相见,相谈甚为投机。九哥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说:“中国人不仅需要提升道德水平,还应该改变思维方式”。生活在中国的朋友,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效应,难以体会到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可是在外国生活过一段时...

中国人缺少的是科学理性

         中国人缺少什么?缺少科学理性。    有人分析中国人为什么不排队的原因是恐惧,其实这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为什么恐惧呢?害怕别人抢先?害怕自己吃亏?可是只要冷静地想一想,秩序混乱带来的损害要远远大于抢先所得到的好处。这想一想的功夫,就是一种科学理性。 ...

谈谈中国的楷模文化

        中国的楷模文化由儒家祖师爷孔子开创,传承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楷模文化的特点,是树立“圣人”这样的神话般的“完人”形象,并要求天下的文化人、读书人以楷模为榜样,孜孜不倦地向楷模顶礼膜拜,对楷模心向往之,向楷模学而习之,时时刻刻都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