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主体和客体

2017年09月22日
  一、主体和客体的定义。

 

世界在人类意识中的概念图像,是一个自在自为的无限多样绽出,以及互为作用的联结。

 

把世界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界面是人类的观念制作。

 

人类的观念一般地将具有生命意识的对象称之为主体,将不具有生命意识的对象称之为客体。也就是说,人类的观念是以生命意识为基准地进行主体和客体的界分的。

 

人类的观念亦会狭义地以人为主体,把人以外的对象称之为客体。即把人以外的一切非生命体和生命体都视作为客体。

 

人类的观念更会以自身为对象进行勘察,在这样的场合,人的自身既是行使勘察的主体,又是被勘察的客体。

 

由此:

 

1、主体和客体统一于自在世界,界分于人的观念划分;

 

2、主体和客体在人类的观念划分中,有广义的划分、侠义的划分和自我勘察的划分。

 

3、主体和客体是一个对应的概念架构,如同上和下、左和右、正和反等等是一种对应的概念架构。概念对应架构的特点是,它不能单独的定义,而要对应地定义。在哲学的总体思考上,我们既不能单独地定义“主体”,也不能单独地定义“客体”。好比我们不能单独地定义“上”,也不能单独地定义“下”;不能单独地定义“左”,也不能单独地定义“右”;不能单独地定义“正”,也不能单独地定义“反”,等等。

 

至于一些专项性的主体定义,例如,法律主体、市场主体、建筑主体、生产主体、集团主体,等等,并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界分,则另当别论了。

 

此外,在哲学意义上,主体和客体的划分,除上述的划分外,再也没有另外的界分。例如,在主体和客体的界分上,两者是不能以决定者和被决定者来划分的。我们不能说主体是决定者,是起决定作用的,客体是被决定者,是不起决定作用的,等等。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主体和客体之间,那个是决定者?那个是被决定者?并不是绝对的,而要看具体场合。有主体起决定作用的场合,亦有客体起决定作用的场合。例如,在一定的范围内条件下,人可以在实践中改变环境,在这样的场合,主体起了它的有意识的决定作用;但环境亦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人类,如地球以它的重力环境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场合客体起了它的无意识决定作用。这里的区别只是主体的有意识作用和客体的无意识作用,我们还是要回到以生命意识为基准的主体和客体的划分。

 

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1、主体和客体的对应。

 

主体对应于客体,客体对应于主体,它们是彼此联结的,是不能各自绝对地拆分的。

 

2、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黑格尔曾阐述了生命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一个主客统一体。当然,黑格尔主张主客统一的用意是导向一切都统一于“绝对理念”。在黑格尔那里,主体和客体都是“绝对理念”的绽出。然而,世界在本质上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无限多样绽出,并不存在一种被称之为“绝对理念”的本原架构。世界并不统一于“绝对理念”,而是统一于它的自在自为,统一于它的无限多样绽出,主体和客体的界分只是人类观念以生命意识为基准的划分而已。

 

三、主体和客体的联结。

 

在我的哲学思考中,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都是发生在主客联结中的。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的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来说,它们的生成和发展既不是以主体为绝对的,也不是以客体为绝对的,而是主客联结的生成和创立。

 

对于人类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来说,需要从它们的主客联结的经验历史进程的勘察中,来揭示它们的生成、变动和由来。

 

主客联结的要点是:

 

1、人类的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是主客联结的生成,有着它们各自的主客联结的发生、生成的经验历史进程。

 

2、一切被称之为先验的主体架构都是主客联结的经验历史铸就。主体总在以自身的方式联结客体,这种主体的自身方式既具有它的当下的先验性,又具有它的生成和发展历史的经验性。也就是说,没有纯粹的、自我绝对的主体先验架构,一切主体的先验架构都是经验历史的铸就,是在主客联结的经验历史积累中生成和改变的,是先验和经验统一的成果。

 

3、人类的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发生于、生成于、发展于主客联结,主客联结赋予了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的无限多样绽出,以及种种新的历史进程和创立的涌现和加入。

 

4、主客联结既不以主体为绝对,也不以客体为绝对,更不以主客联结的自身为绝对。主客联结没有自身的绝对,离开了主客联结和主客统一,生命、意识、认识和实践都会走向消逝。

 

5、主客联结批判和扬弃一切终极的绝对宣称。主客联结认为,如果一定要赋予世界一种终极方式、一种终极本原,那么,这种终极方式和终极本原只是和只能是,世界是一种自在自为的无限多样绽出和互为作用的联结,除此以外的任何一种世界本原框架、预置规定和终极目标都是不存在的。主客联结批判和扬弃一切先验的预置决定,主张人类的思想和实践取向无限多样的绽出和创造。

 

6、在认识论上,认识是主客联结的生成,批判和扬弃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各自绝对。既不赞同唯心论的先验认识论,也不赞同唯物论的反映认识论,而是主张了一种新的认识论,即主客联结的制作认识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文化的本质

下一篇:集合逻辑

“主体和客体” 的相关文章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潜意识的力量

  你有绝对权利随时可以控制的惟一对象,就是你的心态,这里所谓的"控制权利"是表示你"可以"控制,但并不表示你真的已控制,你必须学习运用此一权利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内心里的意识是进行推理和思考的场所,它会分析各种资讯和数据并且导引通往潜意识之路,意识是经验发展的结果。  但潜意识不会思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科学精神的真谛:实事求是

  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产生于近代的欧洲。它是从中世纪宗教神学中独立出来并从古代思辩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以军器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科技大量涌入中国,随之兴起的洋务思潮提倡“中道西器”、“中道西艺”,主张在物质层面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后来的维新运动进一步推进“西学东渐”,并把西学扩大到...

中国人缺少的是科学理性

         中国人缺少什么?缺少科学理性。    有人分析中国人为什么不排队的原因是恐惧,其实这还没有说到点子上。为什么恐惧呢?害怕别人抢先?害怕自己吃亏?可是只要冷静地想一想,秩序混乱带来的损害要远远大于抢先所得到的好处。这想一想的功夫,就是一种科学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