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百度总裁张亚勤:中美将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

2017年10月07日
  摘要

【百度总裁张亚勤:中美将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1日在旧金山参加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会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互联网发展已经历了PC(个人电脑)互联和移动互联两个阶段,而现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中美两国将在这个时代成为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人工智能技术直到近5年才变得成熟,产业化刚刚开始。

 

 

从微软到谷歌,从亚马逊到脸书,再到中国的百度,全世界最有影响的高科技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1日在旧金山参加中国科大硅谷科技峰会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互联网发展已经历了PC(个人电脑)互联和移动互联两个阶段,而现在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中美两国将在这个时代成为引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

张亚勤在大会上发表了“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主题演讲。他在会议间隙对记者说,在PC互联时代,中国无论技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基本复制美国;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技术创新也并不是很多,技术方面还是美国领先,但中国产品体验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过美国;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不仅在产品方面有创新,而且在技术方面也将有创新。

“我并不认为美国将落后,看一下人才和资源,中美已经成为双引擎,领导世界人工智能的发展。”他说。

张亚勤说,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四个优势。一是政府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发展重点,有好的发展大环境;二是人工智能需要数学基础好的人才,而中国学生有很强的数理基础,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目前有约3万人;三是有资金支持,过去几年,中国在人工智能行业的风险投资额超过美国,中国产生的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数量和美国差不多;四是有大量数据,中国人多手机多,移动互联产生了很多数据,对人工智能发展有很大帮助。

谈起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阶段,张亚勤说,人工智能技术直到近5年才变得成熟,产业化刚刚开始。“我认为现在人工智能行业处于婴儿时代,现在看到的是冰山的一个小角,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将超过蒸汽机、电以及互联网,将开启一个新时代,改变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他指出,现在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是炒作,是泡沫,没什么了不起,排斥人工智能发展;另一种认为人工智能很可怕,去年“阿尔法围棋”打败韩国棋手李世石,让一些人担心世界末日来了,担忧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两种观点都很极端。

张亚勤形容人工智能有三“不”。一、不是新东西,已经有60多年发展历史,经历过夏天,也有过冬天。现在由于有了大量数据以及计算能力的提高,加上算法的演进,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出现,人工智能产业化才成为现实;二、它不可怕,其实就是一堆电脑代码,至少现在看不可能会有意识、产生智能;三,确实很了不起,十分有用,包括升级传统行业,并创造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或行业,带来了无人车、无人商店、新一代机器人等。

他说,人工智能确实会导致一些人失业,对某些企业会有影响,但也会催生原来想不到的新行业,带来原来想不到的新工作机会。每一次工业革命,都让生产力提高,都让人的生活品质提高,有些工作没有了,但会有更高品质、更有创意的工作产生。

张亚勤说,百度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缩影。百度有4.8万名员工,其中2000多人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算法和平台研究。“对百度来说,人工智能不是未来战略,而是对现在业务有很大提升”。

他举例说,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搜索发展将出现三个趋势:一是搜索方式将有很大变化,现在使用关键字,而将来很多时候可能使用语音、图片、人脸搜索,其中语音识别准确率已提升至97%,方言识别准确率甚至超过人类;二是现在是万物互联,搜索空间比原来大上百倍。音箱、冰箱、汽车……有传感器传输数据的地方,都可以被搜索到;三是搜索模式也不一样,过去是人找信息,但现在信息根据爱好、场景等也可以找到你。

当记者请他预测10年后人工智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他说:“再过10年,在出行方面,我开的车将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到了机场车会自动泊车,我回来了车自动开到我面前接我;在商店里,刷脸变成一个常态,买东西、支付,不要身份证了,刷脸就行了;在家里,有语音助理,开灯关灯都是靠语音来做,按钮就不需要了。很多这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变得成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百度总裁张亚勤:中美将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

中国人的命及其它

     谈起命和命运很多人会想到“生命”,“革命”,以为“命”者唯生命而已,其实这就有失狭义了。文化之中的“命运”不仅包括了一个人的生命,还蕴有人一生之发展态势,和生活的质量。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国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祸福,身家性命,而外国的算命多是预测一个人是不是运气,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