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式 > 正文内容

创新的九个原理

2019年01月07日
   

创新不是灵机一动的行为,而是有原理可遵循的行为。主要有:

关联原理。创新的主体、资源、环境、运行、目标、价值是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相互关联的整体。

域外原理。从根本上说,企业创新的源头、第一刺激要素在企业外面,在市场,在客户那里。正是来自市场的客户需求刺激,推动了企业的创新行为。

原点原理。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说任何企业都有立足的企业基点;其二是说企业的任何创新行为一定可以归结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基点。面对创新行为,要十分关注寻找创新的原点。要尽可能使两个基点合二为一。

参量原理。在影响创新行为的诸多因素中一定存在一个或几个起决定作用的参量。这就是序参量。创新者要千方百计寻找到创新行为的序参量。

同构原理。在创新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是由基元构成相同的系统结构。

反向原理。创新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是逻辑方向相反的。创新是从市场指向企业决策;而生产是由企业决策指向市场。从抽象意义上看,前者是从市场的不确定性指向决策的确定性;后者是从决策的确定性指向市场的不确定性。

开放原理。创新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的过程,而开放是它的必要条件。

可拓原理。创新过程就是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过程:是变“矛盾”为“不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可以开拓”的过程,服从“可拓工程”的一系列规则。

中介原理。创新的一系列环节都是通过无数个“中间环节”联系起来的。中介具有“亦此亦彼”的特征。寻找中介是在操作创新中非常重要的事。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创新的九个原理” 的相关文章

改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士柏网“中国新文化讨论”而作

    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触突”产生某种化学反...

鲁迅与胡适的两种选择

      “现代性”一词已被许多知识者所注意,但我们发现,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现代性”的资源,或者说具有“现代性”意味的文化因子,少得可怜。因此,在打量这一概念时,知识界不得不求助于域外,而这一概念的本身,也正因为是舶来的,所以置身于这一语境...

理性

    理性是进步的根源,是素质的标志。只有当理性的光辉照耀到全体国民时,民族才能谈得上成熟。优秀的民族是理性的,优秀的人才也是理性的。一个缺乏理性的人,不仅难以发展,而且难以快乐生活。 一个成熟的人,通常不会受感情困扰。如果一个人常为情所困,说明他还不成...

“手掌”上的三个世界――当代文化差异的考察

  笔者在1986年写作小书《内核与外缘--中日文化论》及论文《海派文化的性质》的时候,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相比照,将它们分别界定为"农业文化"与"工商文化",同时还指陈这两个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以阿拉伯文化为发表的"游牧文化",进一步说明三个文化的行进与互动,演绎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   至今...

也谈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

     现代科学为什么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产生于中国?  今天不少人往往将此归结为的“实证主义”,甚至干脆归结于“唯物主义”。  往往把实验验证理论的方法,  作为十七世纪和十九世纪中叶,科学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开始出现的标志。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当我们论述科学精神时,经常被提到的一个例...

中国人的命及其它

     谈起命和命运很多人会想到“生命”,“革命”,以为“命”者唯生命而已,其实这就有失狭义了。文化之中的“命运”不仅包括了一个人的生命,还蕴有人一生之发展态势,和生活的质量。古今中外都有”算命”的,中国的算命包括了人的吉凶祸福,身家性命,而外国的算命多是预测一个人是不是运气,什么时候可以尽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