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内容

瞄准社会的需要

2004年01月15日
 

  市场上总是一方面有供给,另一方面有需求。如何使我们的“供给”适应“需求”? 

  每个人都有一份“资源”,即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力。 

  所谓“资源的合理配置”或“最佳配置”,从社会的角度说,就是要建立起一种社会机制,使得人、财、物各种生产资源,能够用于最能满足社会需要,从而能够产生最大效益、最大利润的目的上去。 

  对个人,资源的“最佳配置”,一方面是如何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用途上去,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是如何将自己的能力,配置到最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领域中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人生的问题之所以能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加以分析,原因之一就在于: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能“生产”什么,还要考虑社会需要什么。分析“社会需要”在“选择”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人的生活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社会价值”,是在社会的关系中实现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顾及别人的评价,但实现的只是“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则要由社会来加以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在于你为社会、为他人生产出了、提供了多少有用的产品,无论是物质的产品,还是精神的产品。 

  在过去的经济体制中,忽视需求、忽视对需求的研究,并且缺乏一种“产销见面”、“供求见面”、相互适应的机制,结果一方面生产出不少不符合社会需要的东西,浪费了许多资源;而另一方面,人们需要的东西又严重短缺。人才的生产、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同样。 

  首先是“官”太多,“商”太少。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在全民教育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理论型人才培养过多,实用型人才培养太少,这不是两种人才数量相互比较,而是相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前些年出现了“教授卖馅饼”的现象,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可能存在着某种“教授过剩”的现象。 教授为什么要去卖馅饼?当然首先是因为穷。教授为什么穷?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钱太少(教育经费少),粥碗太小;二是人太多,抢粥喝的人太多。一个教授的后面可能有4―5个不干教育的人与教授一起分享教育经费,给教授剩下的自然不会多。这个原因我想是问题的一大症结。 

  教授是不是也多了?总体上不多,但有些学科,特别是一些本质上属于“赋闲学问”的学科中,教授是不是太多了?教授卖馅饼这件事反映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个“总量调整”与“结构调整”的问题。 

  市场是供求相互协调的一种社会机制,并不是说市场可以在一夜之间把供求之间的比例关系从原来的不适应变为适应;特别是在原来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一下子扭转过来。相反,这种协调是一种逐步实现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在“波动”中经过反复协调达到适应的过程。在一开始的时候,难免发生“矫枉过正”,然后再逐步“回落”,还可能“回落”得过了头,再逐步校正过来。 

  如果我们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不必过多地担心,因为市场机制运行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会搞“固定价格”、“固定比例”或者“定额配给”之类的事情,而是会不断地继续调整。 

  学者们应该心中有数的是:既然要搞学术,就别指望着“发财”。科学也是生产力,但我们毕竟是靠实业界养活的,不承担实业界的投资风险。如果我们的收入与实业家们一样高,到头来就不再有人去搞实业,都来搞学术,我们就又会没饭吃。在美国,大学教授的收入,平均相当于一个卡车司机的收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这样一种收入结构,保持着各种社会需要的工作都有人去做,每项工作上的人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 

  我们要同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斗争,但也要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待遇,也取决于社会的“供求关系”。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瞄准社会的需要” 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我们是简洁少言的方式。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

诺贝尔奖带给我们的启示

     诺贝尔科学奖对于人们可以有多种启示,无论是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和领导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考和借鉴。科学家从选题方向、学科趋势、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借鉴;社会科学家可以从人文角度,对获奖者进行多种研究和分析;但或许最能从中获益的是科技决策的领导层。诺贝尔科学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这几个字,范围很广。比如说东方,包括很多国家。本文所讲的东方主要讲我们中国。其实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但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欧洲又有它的共性。   欧洲如果细分,各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比如东欧和西欧、南欧跟北欧的思维方式就不同。同样一个国家,德国东部地区...

日本重视研究失败学

     2002年12月9日,东京大雪纷飞,寒气袭人。东京大学农学系弥生讲堂里却热火朝天,政府、企业、大学和医院等100多位代表在这里为成立日本失败学会而喝彩。  迄今为止,日本失败学会已经掌握了1800多件失败案例,其中630件已由各领域的专家查明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

迟到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个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说明这一事件并未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能力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重于自然科学教育   很多考察过美国基础教育的人都发现,其基础教育的重心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教育,而是在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养成教育。美国中小学里的自然科学教育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