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内容

思维的稳定性

2004年01月15日
     
  思维的稳定性是指思考问题的正确率。正确率越高,则稳定性越好,反之,则越差。一个思维不稳定的人,很容易出差错。一个思维不稳定的民族,是难以称强的。
  影响思维稳定性的几个因素:
  一、知识基础。掌握知识越扎实,失误就越少,思维的稳定性越强,反之,思维的稳定性就越差。
  二、思考能力。思考能力越强,就越少失误。高手们偶尔有些失误也能很快发觉,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失。
  三、经验。经验越丰富,办事越少出差错。经验不足,很容易出差错,思维的稳定性比较差。
  三、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稳定性。一个心理素质差的人,很容易失误。
  四、体质。良好的体质好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精力思考问题,有利于提高思考的稳定性。在生病或体力不足时思考问题,是很容易出错的。
  高手们的思维严密、知识面广,又有优良的体质及心理素质,因而很少失误,于个人发展非常不利。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思维的稳定性” 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我们是简洁少言的方式。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

诺贝尔奖带给我们的启示

     诺贝尔科学奖对于人们可以有多种启示,无论是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和领导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考和借鉴。科学家从选题方向、学科趋势、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借鉴;社会科学家可以从人文角度,对获奖者进行多种研究和分析;但或许最能从中获益的是科技决策的领导层。诺贝尔科学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

迟到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个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说明这一事件并未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能力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重于自然科学教育   很多考察过美国基础教育的人都发现,其基础教育的重心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教育,而是在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养成教育。美国中小学里的自然科学教育非常...

中国科技馆中的机器人

  2000年4月29日上午,人们盼望已久的中国科技馆新馆迎来了首批客人。观众们带着惊喜的目光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机器人乐队优美的乐曲声中,融入了声、光、电、虚拟技术构成的科技世界。科技馆新展厅着重反映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尤其重视展示世界科技发展中具有前瞻性、导向性的新内容。新展厅主要包括:...

瞄准社会的需要

    市场上总是一方面有供给,另一方面有需求。如何使我们的“供给”适应“需求”?   每个人都有一份“资源”,即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能力。   所谓“资源的合理配置”或“最佳配置”,从社会的角度说,就是要建立起一种社会机制,使得人、财、物各种生产资源,能够用于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