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内容

思维的持久性

2004年01月15日
    思考的持久性是指持续思考的能力。单次思考的持久性是指每一次思考所能持续的时间。比如,有些人能持续思考一小时,有些人能持续思考三个小时。如果思维的持久性差,就常常需要休息,使得思考效率大大下降。如果一次思考持续的时间过长,反而会降低思考效率,因此,每思考一段时间,就要适当休息一下。
  影响思考持久性的主要因素:
  一、体力。体力越好,持续思考的时间就可能越长,反之,体力差,持续思考的时间不可能很长。有些人体力相当好,但由于思考方法不对,单位时间消耗的精力过大,因而无法持续思考较长时间。有些善于思考的人虽然体质较弱,但单位时间消耗的精力较小,反而能够持续思考较长时间。
  二、思考所消耗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单位时间消耗的精力越大,持续思考的时间就不可能很长。比如,在情绪好时思考问题,就没有无谓的精力消耗,也就能持续较长时间思考问题。
  三、耐心。耐心者不容易厌烦,能持续较长时间思考。心急会消耗很多精力,使得单位时间消耗的精力大大增加,容易引起过度疲劳。
  思维的持久性可以锻炼、提高。就如锻炼体力一样,开始难以持久,长期锻炼就可建立起过硬的耐力。比如,对于不太复杂的事情,坚持想出解决办法才休息的习惯。科学家的工作时间主要用于思考,但很少感到疲劳。这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善于用脑,使得单位时间的精力消耗比较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
  即使是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的科学家,也常常要放松,比如,每研究90分钟休息10分钟。适当的调节是有益的,过多的调节则会浪费时间及精力,反而不利。

    (本文是草稿,写于2002年9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思维的持久性” 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我们是简洁少言的方式。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这几个字,范围很广。比如说东方,包括很多国家。本文所讲的东方主要讲我们中国。其实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但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欧洲又有它的共性。   欧洲如果细分,各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比如东欧和西欧、南欧跟北欧的思维方式就不同。同样一个国家,德国东部地区...

迟到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个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说明这一事件并未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能力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重于自然科学教育   很多考察过美国基础教育的人都发现,其基础教育的重心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教育,而是在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养成教育。美国中小学里的自然科学教育非常...

从象棋世界透视中西差异

     虽然生长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但我却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也略略知道一点中国象棋。当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这八八六十四个黑白格与楚河汉界分割的世界时,竟可以发现这里面恰恰映射出了中西文化所遵循的不同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国际象棋虽然产生于古印度,但是其真正的发展、最终的定型还是在欧洲,现...

坏人是好人惯出来的

     坏人之所以横行,跟我们这个社会上好人太多的缘故。好人太多,跟坏人作斗争的就越少。好人最怕坏人,遇到跟坏人竞争的时候,好人往往选择退却和退让,才使得坏人无所顾忌。一定意义上说:坏事并不完全是坏人做出来,其实,好人也有份。面对坏人为恶,好人想到的只是保全自己,如此行事,坏人能不猖獗。因为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