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内容

换位思考的难题

2009年12月12日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开始提倡每个人都要进行换位思考。因为每行有每行的难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隔行如隔山,换位思考常常有利于帮助我们消除偏见,增加理解,从而达到和谐。现在最常见的就是领导与职工之间进行换位思考,老板与员工之间进行换位思考。个人与政府之间进行换位思考。按照我们的逻辑,就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一个美妙的社会,似乎就是这样容易就建成了。如果真有这样简单,则一切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的学问都是多余的,甚至法律也变得可有可无了。

    人世间的事情是天下最复杂的事情,我们暂且放下不议。现在,我们先来举个动物世界的事情。假设一下狮子与羚羊要换位思考,会怎样?我想他们换位思考的结局,按照逻辑发展下去,只能是这样的:

    母狮子想,那只母羚羊有老有小,还刚刚生过小宝贝,如果现在吃了它,那么小宝贝将会多可怜啊。换位思考的结果就是不吃羚羊。可是,目前肚子实在是太饿了,而且自己也有许多小狮子正等待着哺育,他们饿得从早上一直叫到晚上,自己挨饿是小事,孩子挨饿就会影响它们的发育。它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改成吃兔子。可是兔子不也一样吗?狮子换位思考了三天,饿得头昏眼花,最后只得放弃换位,顾不得那么多了。饿了要吃东西,这是肚皮的命令,比任何道德良心,甚至法律都要见效。

    母羚羊想,那只母狮子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吃东西了,而且它的小宝贝也在挨饿,不如就把自己成全了它吧。可是,自己也有刚出生的小宝贝,而且还有需要自己照顾的父母,因此就主动当狮子的牺牲品,恐怕也是对父母不孝,对孩子不住。再说,那种被撕咬的感觉也实在是惨痛,想到这里同情心变成了逃命的动力。这样的换位思考要是拍成电视剧还真是有点戏曲的效果。可惜,那不会是真的。

    真正的换位思考的前提是要双方没有利害冲突。如果像狮子与羚羊的关系,你的性命是我的营养午餐,我的生也就等于你的死,则无论怎样换位思考,也是无益的。最后的结局得取决于双方的实力。狮子的实力就是凶猛无比,羚羊的实力就是奔跑如飞。看谁能够占上风,谁就取得胜利。自然界最理想的结局就是狮子长出长牙与利爪,豪猪长出长而锋利的刺,羚羊最保险的逃命法宝就是自己矫健的双腿。他们之间是一种互相博弈的关系,而不可能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关系。

    当然,现在据说狼与羊也可以换位思考,并且能够和谐共处了。打听下来,原因只是动物园里的狼与羊。且不说它们实际上已经被完全驯化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衣食已经超脱于自然界的竞争,而完全依托于人类社会来施予了。羊吃人类给的青草,狼则吃人类施加的肉食,他们当然可以相安无事。杀羊取肉的事情由人来代替完成,用不着狼来亲自撕咬。在这样的情况下,狼与特定的羊进行换位思考是可能的,而且说不定还会产生朝暮相思的感情呢。

    人类社会自然不会像动物世界这样简单,人是会伪装的,而且关系也会更为复杂得多。但是正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在利益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关系,也不可能是换位思考的关系,而是利益博弈,权力制衡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人必须建立更为精密的制度来制衡社会的力量。而不是依靠于人的良心发现的换位思考。在这一点上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事关每个人利益的公共事件,大家还是有权过问的。豪猪挡住狮子的贪婪的最好办法就是浑身长刺。羚羊挡住恶狼的最好办法就是练好双腿逃命。兔子挡住老鹰的追捕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会“狡兔三窟”。除此别无办法。一个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人在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岗位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地位。每个人的角色地位都会赋予不同的利益。即使同一个家庭,大女儿得多一些,家庭的财产小女儿就会分得少一些。在一个家庭里要做到和谐仅靠“换位思考”都是不行的,还得有家规与家风来维持平衡。

    用“换位思考”来逃避对权力与利益的追问是幼稚的思想与行为。在权力与利益面前,无论你怎样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掌,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牵”,其结局只会是掌权者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权力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权力只有靠权力来监督,利益只有靠利益来制衡。性命只有靠性命来换取。社会才会真正达到和谐。狮子有长牙利爪,豪猪有锋利的长刺,这个时候就容易和谐相处。但是,如果这只猪只是一只驯养的家猪,肥胖蠢笨得连走路都困难,你要让狮子的长牙利爪此时此地作换位思考是不太可能的。

    专制政府与愚民社会之间从来就是互为条件的。贪官与刁民之间也是一种和谐。你官府不仁,我小民不义。我们常常把一个地方恶劣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描述为:“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因素之间也达到了一种和谐,虽然这种和谐令人可怕。可是,贪官那样贪婪,小民不刁,怎么可能活下去?人们那样贪婪,山怎么可能不穷?水怎么可能不恶?可见仅提“和谐社会”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关键还要看在什么层次水平上和谐,用什么办法和谐。力量只能够靠力量制衡,就像军队只靠军队制约一样,批判的武器只能靠批判的武器制约,武器的批判只能够靠武器的批判平衡。和谐从来不是仅靠“诛心论”可以解决的,更不是靠良心发现能够解决的。必须把力量、权力、利益、生存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放置到一个稳定的框架内来达到平衡。一个社会中的人,还是在自己的工作职位上多作思考吧,思考什么?就是思考你如何通过你的努力多为自己争取合法正当的利益与自由。要承认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这个权利,而不仅仅是某一部分人才有这个权力,我想社会和谐就会在一个良性的层面上逐渐形成。每一个平民百姓为自己争的每一份利益,都是对贪官的贪婪的有效扼制。如果放弃自己的利益以换取换位思考的美名,其实就是助长了贪官的气焰,提供了贪官更多的机会,这其实也就是对人类社会的犯罪。胡适先生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告诫中国的年青人: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的利益也就是为社会争利益。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不可能是靠奴才来建成的。社会真正的和谐从来都是在利益与力量的博弈中完成,而不是在换位思考中完成的。这一点是每一中国人都要牢牢记住的。

               2008年5月11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换位思考的难题” 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我们是简洁少言的方式。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

诺贝尔奖带给我们的启示

     诺贝尔科学奖对于人们可以有多种启示,无论是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和领导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思考和借鉴。科学家从选题方向、学科趋势、研究方法等方面得到借鉴;社会科学家可以从人文角度,对获奖者进行多种研究和分析;但或许最能从中获益的是科技决策的领导层。诺贝尔科学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这几个字,范围很广。比如说东方,包括很多国家。本文所讲的东方主要讲我们中国。其实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但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欧洲又有它的共性。   欧洲如果细分,各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比如东欧和西欧、南欧跟北欧的思维方式就不同。同样一个国家,德国东部地区...

迟到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个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说明这一事件并未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

从象棋世界透视中西差异

     虽然生长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但我却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也略略知道一点中国象棋。当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这八八六十四个黑白格与楚河汉界分割的世界时,竟可以发现这里面恰恰映射出了中西文化所遵循的不同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国际象棋虽然产生于古印度,但是其真正的发展、最终的定型还是在欧洲,现...

坏人是好人惯出来的

     坏人之所以横行,跟我们这个社会上好人太多的缘故。好人太多,跟坏人作斗争的就越少。好人最怕坏人,遇到跟坏人竞争的时候,好人往往选择退却和退让,才使得坏人无所顾忌。一定意义上说:坏事并不完全是坏人做出来,其实,好人也有份。面对坏人为恶,好人想到的只是保全自己,如此行事,坏人能不猖獗。因为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