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思维 > 思维方法 > 正文内容

论行为

2017年10月11日
 

行为受意识支配,不同的意识方式生成不同的意识行为。

 

在地球生命史的进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反应意识、知性意识、概念意识这三种不同的意识方式,相应生成了三种不同的意识行为。

 

反应意识和反应意识行为,存在于微生物和植物之中,是一种低级的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

 

知性意识和知性意识行为存在于动物之中,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

 

概念意识和概念意识行为则是人类独具,这种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是以身体方式意识(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都是身体方式的意识)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符号指称文化为特色的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

 

我在《概念论》的研究中,把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称之为身体方式的意识。这样的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是和生命体的身体方式直接相关的,它们共同地起源于生命体的生物性意识进化。

 

同时,我把概念意识直接称之为概念意识。这样的意识方式和意识行为起源于人类早期的以食物分配指称为驱动的符号指称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以喉咙里发出的声音,用手描绘的图画和制作的物型作为指称的标记,并由此而发展出人类的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及物符),概念意识和概念意识行为是一种文化性进化的生成。

 

查询百度,关于行为的定义是: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这个定义既不全面也不准确的。其原因是:

 

行为受意识支配,而不单单受思想支配。意识有思想的,还有非思想的。

 

思想是概念方式的意识活动而不是身体方式的意识活动。

 

对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来说,它们的意识结构中没有概念方式的加入,它们的行为只受身体方式意识的支配,而不存在概念方式的思想支配。例如,当狮子扑向麋鹿时,麋鹿会飞快的逃跑,在这样的场合关系中,无论狮子扑向麋鹿还是麋鹿飞快逃跑的意识行为,都是动物的身体方式本能,是不受思想支配的;含羞草受到触动就会收拢叶片,这样的意识行为是植物的身体方式本能,是不是思想支配的;微生物遇到合适的温度和营养物就会迅速繁殖,这样的意识行为是微生物的身体方式本能,是不受思想支配的。

 

人类的意识结构有概念方式的加入,人类的行为既受身体方式意识的支配,又受概念方式的思想支配,是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的双重支配。例如,当我们的手被火焰灼痛时,就会不假思索地缩回,这样的缩回是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是不受思想支配的。人类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不仅有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更有概念方式的意识行为,即受思想支配的行为。如,用学到的电工知识安装电路,这样的安装行为就是概念方式的受思想支配的行为,即概念制导的行为。这种概念制导的行为则是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所没有的。

 

由是,人类有受思想支配的意识行为,也有不受思想支配的意识行为。笼统说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举止行动,而不区分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和概念方式的意识行为,是不全面和不正确的。

 

一、身体方式意识行为的主要特点是:

 

1、身体方式性。

 

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和身体方式相关。例如,微生物的意识行为和微生物的身体方式相关,植物的意识行为和植物的身体方式相关,动物的意识行为和动物的身体方式相关。之外,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之中,不同的微生物身体方式,不同的植物身体方式,不同的动物身体方式,亦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

 

2、生物进化性。

 

在地球生命圈中,生命体经历了从单一细胞体到多细胞体,从单一专项意识行为到多元合成意识行为的漫长和复杂的生物性进化,即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的生物性进化,也就是从单一专项的微生物和植物的反应意识行为到多元合成的动物知性意识行为的生物性进化。如对于动物来说,通过生物性进化发展出了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体觉,以及和发音器官、运动肢体、神经回路相结合的大脑中枢合成的知性意识,以及相应的意识行为。

 

3、本能激发性。

 

每一种生命体都会在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中,形成各自本能行为的激发机制。即在受到外部刺激后,激发各自的身体方式的本能行为。例如,一般而言,草食动物的身体方式意识行为比较温顺,食肉动物的身体方式意识行为比较凶猛。其原因在于,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有着不同的生存需要,这样的生存需要在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中造就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不同的身体方式的本能激发机制和行为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生命体的身体方式的本能激发机制由经验历史所造就,亦包含了可为经验历史所改变。

 

4、经验直观性。

 

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通过身体方式的意识主体与自在世界的客体对象的经验联结生成,这样的经验联结具有强烈的直观性。所谓直观,它是身体方式的主体意识和自在方式的客体对象的直截了当的经验联结,并以此为实在和真确。身体方式意识行为以经验直观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应对和选择,是身体方式意识行为的一个突出特点。

 

5、身体自主性。

 

身体自主性包括身体方式的感知、身体方式的求取,身体方式的判断、身体方式的性格和身体方式的情感。也就是说,身体方式的感知、求取、判断、性格和情感组成了身体方式的自主行为。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身体方式的自主性和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不同,身体方式的自主性具有它的自主行为,但身体方式的自主行为并不能认知它的自身,没有概念方式的加入,身体方式的自主性是不会上升为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的,并由此绽出自我意识的行为。自我意识的前提是自我认知,这样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概念方式上的,是以自身为对象的符号指称和概念抽象。

 

6、身体界限性。

 

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以身体为界限,不同的身体方式支配和制约不同的身体行为。例如,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具有各自的身体方式行为。我们不能要求微生物和植物做出动物般的意识行为,也不能要求动物做出植物和微生物那样的意识行为。无论微生物、植物还是动物都是按照自己的身体方式而绽出它们各自的意识行为的,受到它们各自的身体方式的制约和支配。鱼在水中的意识行为受到鱼的身体方式的制约和支配,鸟在空中的意识行为受鸟的身体方式的制约和支配,爬行动物在地面上的意识行为受爬行动物的身体方式的制约和支配,等等。

 

二、概念方式意识行为的基本特点:

 

在地球生命圈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只有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没有概念方式的意识行为。人类既有身体方式的意识行为又有概念方式的意识行为。

 

要了解概念方式意识行为的基本特点,就需要懂得概念意识方式的由来和特点所在。

 

概念意识方式起源于人类符号指称文化。

 

民以食为天。远古时代的人类,在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存中,以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指称食物,并由以食物为对象的指称逐渐发展到食物外的一切对象的指称。

 

指称和对象的联结:

 

第一,它使得人类的大脑从身体方式的感知走向了符号指称的认知。当我们说认知的时候,所谓认知它是一种符号指称的构造,即指称和对象、指称和定义联结的构造,这样的构造把人类的意识活动从感知世界带到了认知世界。

 

第二,符号方式的指称,以及指称和对象、指称和定义的联结,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成了一种概念抽象。如,当我们用“石头”这样一个语词符号指称一切被称之为石头的对象时,这样的指称和对象、指称和定义的联结,就在我们的头脑中生成了一个“石头“的概念抽象。

 

以符号指称为认知的概念抽象在人类头脑中的出现,其重大的意义在于,它为人类带来了一种概念意识方式,使地球生命意识的进化,从生物性进化跨向了文化性进化,使得人类这个物种,不仅能以自己的身体意识方式经验地联结自在对象,把自在对象转变为主客共建的经验对象,更能以符号指称的概念抽象,把感知转变为认知,把经验对象转变为概念事物。进而把概念抽象的认知反馈于人类意识行为的制导,把身体方式的自在之物的利用转变为概念方式的实践之物的创造。

 

概念方式的意识行为的基本特征是:

 

1、文化进化性。

 

概念意识方式是从符号指称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它和身体意识方式的迥然不同是,它是文化性进化的生成而不是生物性进化的生成。概念意识行为出自概念意识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文化性的而不是生物性的。而恰恰在这样的问题上,近现代中外学者都没有搞清和区分,既不懂得人类的意识结构是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的联结,也不懂得生命意识方式的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更不懂得概念和认知的本质,以及概念意识方式的身世和由来,在意识问题上处在一团混沌中。

 

2、加入参与性。

 

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参与,使得人类的意识活动从身体方式提升到了概念方式,发展出了概念意识行为。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身体方式是根基性的,概念方式是加入性的。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参与,使得人类的意识活动有了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的联结,使得人类的身体方式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有了概念方式的跟随。没有概念方式的加入,人类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就会和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一样,处在身体方式的界限中。

 

3、概念制导性。

 

概念的能动在于,它能够以自身的抽象方式统摄一切,在抽象和统摄,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中,把各种抽象的建构反馈于人类的身体方式的经验活动,把身体方式的经验活动提升为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在自然世界中,许许多多的动物会利用自然之物,如树叶、草梗、洞穴等等制作自己的居所,如鸟窝、蜂房、蚁穴等等,狮子会利用自然环境接近猎物,有的灵长类还会利用树枝取食,探测水深,以及利用石块砸碎坚果取食,它们这种生存求取行为仍是身体方式的行为,是世世代代经验习得和固守的本能承续,是没有预前的概念设计的。而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则不同,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是有预前的概念设计的,如,造一幢大楼有预前的概念设计图纸,加工一个机器部件有预前的概念设计图纸,完成一项艰难任务有预前的概念思考和谋划,等等。这样的概念设计并不是固守传承的,而是在主客关系的变化中生成和创新的。

 

4、实践创造性。

 

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亦即人类的实践活动。我在《概念论》的探讨中,特别注重于实践和经验的界别,指出,人类的经验活动有两种,一种是无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即纯身体意识方式的经验活动,另一种是有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即身体意识方式和概念意识方式联结的经验活动,我把后一种经验活动,即有概念制导的经验活动称之为实践活动。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的突出之点是,它把人类的意识行为从经验方式的自然之物利用提升到了概念之物的实践创造。如,工具、艺术、建筑、农业、工业、科技等等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制作,都是概念之物的实践创造。

 

5、自我意识性。

 

概念的特点是它给人类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带来了自身认知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概念方式加入和制导使人类的意识行为从身体方式的自主性提升到了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和身体方式的自主性的界别在于,身体方式的自主性没有也不需要对自身的认知,它是无自我意识的自主性;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则因以自身为对象的指称和认知,而达到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有自我意识的自主性。

 

6、概念界限性。

 

同身体方式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一样,概念方式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亦有自身的界限。了解这一点在于,我们必须懂得人类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尽管是无限自由的,但这种无限自由仍然是有它的界限的,是不能超越它所处方式的框架的。人类的智能和认知是受到自己的生物性身体方式和文化性概念方式的框架的,是不能企图超越自己的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而获得无需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框架的世界视野和理解的。也就是说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进行感知和认知的,并以此为界限和框架,跨出这个界限和框架之外的世界视野和理解则是人类无以达到的。当然,如果有外星智能的存在,如果外星智能具有不同于地球生命的意识方式,那么外星智能的世界视野和理解就将完全不同于我们。由此,人类不能追求一种绝对意识,一种绝对的世界视野和理解,人类只能追随意识方式的进化,获得相应的世界视野和理解,以及相应的意识活动和意识行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论行为” 的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人几乎完全不同,我们是简洁少言的方式。汉语文约义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暗示性,同时也引人遐想,趣味无穷。中国的哲学书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断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如《论语》也是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东西方这几个字,范围很广。比如说东方,包括很多国家。本文所讲的东方主要讲我们中国。其实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跟日本是有差异的,但是亚洲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欧洲又有它的共性。   欧洲如果细分,各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比如东欧和西欧、南欧跟北欧的思维方式就不同。同样一个国家,德国东部地区...

达尔文的想象力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的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

迟到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上十分悲壮的戊戌维新距今已整整百年。对近代中国来说,这一个百年可说是“激荡的百年”。而这一历史事件在这风云剧变的百年史中屡屡被人提起,不断被纪念,说明这一事件并未成为历史,而是和这百年史紧密相关,和我们的今天仍有某种“意义”关联。百年前的事件至今仍不失其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的...

美国基础教育注重能力和品格养成的教育

    人文科学教育重于自然科学教育   很多考察过美国基础教育的人都发现,其基础教育的重心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教育,而是在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格方面的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的养成教育。美国中小学里的自然科学教育非常...

从象棋世界透视中西差异

     虽然生长在东方文化的氛围中,但我却是一名国际象棋爱好者,也略略知道一点中国象棋。当我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这八八六十四个黑白格与楚河汉界分割的世界时,竟可以发现这里面恰恰映射出了中西文化所遵循的不同精神――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国际象棋虽然产生于古印度,但是其真正的发展、最终的定型还是在欧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