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激励民族奋进
回顾过去的一年,“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科学抗击非典取得胜利,这两件大事,无不凝聚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正是这支善攻难关、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科技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陈景润等一代代科学家身上展示的科学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在科学的征途上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这种科学精神体现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科学成就的取得不能一蹴而就,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和科技发展的重点跨越。刘东生60年如一日与漫天飞舞的黄土为伍,克服青藏高原缺氧的困难,在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地质学、青藏高原与极地考察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原创性研究,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立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
这种精神体现为团队协作、无私奉献。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工作者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单个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高度协作精神成为现代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在过去的11年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共有110多个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同时有3000多个协作单位,一共组织了几万人的科技队伍参与。正是这种团队精神,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确保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就是这支优秀航天科技群体的杰出代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
科学精神一旦融入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便会产生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当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辱之时,最早觉醒的一批知识分子自觉地将科学精神融入救亡振兴的爱国运动中,成为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脊梁。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勇攀高峰,使中国科技不仅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更使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今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之后科学精神的又一次延伸,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精神的升华,又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增添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卓著科学成就的取得,都化作了全民学习科技、崇尚科技的热潮。正是无数个科技进步的奇迹,科技实力的提升,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使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激荡,爱国主义激情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民族。在我们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的今天,伟大的科学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弘扬科学精神,在全民族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