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拒绝袁隆平,中科院是谁的俱乐部?

2008年06月08日
 

  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什么?中国的历史,似乎不是科学的历史;中国的名人史,似乎也不是什么科学家立万的历史。历史是谁写的?也许有人会堂而皇之地说,历史是人民写的。但我说,这有欺骗性,王权时代的历史是帝王写的。中国有帝王的历史,如若不是官方记载下的,即算有民间传承,也只能算作野史。话说白了,就这么简单。
  现代中国,居然还有少数人,想按这样的历史观续写历史,想按他们的意思在世享尽富贵,死后扬名立万。君不见,中国现在的一些院门、学会、协会以及某些研究会、委员会,大门口的招牌上写着舶来的“赛先生”的名号,但我们知道全不是那回事了,好多门户,依然姓“权力”而非“科学”,里面多有学霸,而非真的科学家。科学,真正的造福于人类的科学,在那里面的珍藏馆里,是找不出几件的。身披绶带的学霸们,他们安住在里面,从春到秋,吃香喝辣,滋润得很,这般神仙天地,自然不肯让凡星们抢占的。好多科学人物,墙内开花墙外香了,他们还不肯认同,还要把他们拒之门外。袁隆平就是被这样的学霸们拒绝的一个。
  不过话说回来,非封建专制社会了,历史也就由不得少数人,少数翰林们、大学士们说了算了。中国科学院可以将给世界以粮食保障的袁隆平以闭门的待遇,可袁隆平已经是世界的了。袁隆平成了美国(科学家应该是承认美国标准的,我想。)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据说,还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这些奖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给袁隆平以任何的最高学术待遇和学术奖项,在民众看来,都不过分,甚至是反过来给那个团体、那个奖项捧场、长脸的事情。说句负气点的话,千亿身价的袁隆平,完全可以“自立门户”了,就设立一个袁隆平奖,奖金高过他们,级别高过他们,还要入他们那些行做什么呢?中国的科学家,有几个不是洋先生的徒弟?哪个不是从西方实验室里拜师傅回来成一“中国派”的?只有袁隆平,是中国的泥土里刨出来的科学家,是没有洋祖师爷手把手教出来的中国科学家--遍观世界,也没有这样的洋祖师爷!所以,袁隆平居然也成了“海派”们眼中的乡土科学。这么想来,袁隆平得不到中国科学院的承认,也觉得顺理成章了。
  我的这番议论,并非捏造事实。最近,湖南文艺出版社刚刚出版了一本书,题目是《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其中有袁隆平被中国科学院拒之门外的一些记载。这书的作者邓映如、邓湘子先生显然在极力的为袁隆平鸣不平,又因为是在"公开出版物"上披露,而运用曲笔压抑情感。书上这么表述:
  “在普通人看来,科学高层机构似乎会理所当然地敞开胸怀,热情地接纳和欢迎那些在实践中做出重大成果的科学家。实际上,许多在科学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恰恰受到来自科学高层机构的冷遇和压制。这种奇怪的情况不独在中国出现。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前,就因研究铀的特性而在科学界赢得巨大声誉,但是比埃尔・居里申请加入法国科学院却遭到拒绝。直到居里夫妇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并荣获诺贝尔奖,比埃尔・居里才以刚刚过半的票数当选为院士。居里夫人则是在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法国科学院迫于社会舆论才接纳她为院士。袁隆平卓越的科研成果已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且在国际上屡获重大科技奖项,却评不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很值得玩味的。或许有人对他并不欣赏,或许对杂交水稻这种与泥土打交道的研究不以为然。直到1995年,经湖南省第四次推荐,袁隆平终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让人们难以释怀的是,10余年过去了,袁隆平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获得国际科技奖项最高、获得世界科技奖项最多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并于2006年4月被美国国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但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对于袁隆平来说,以他一贯的超脱态度,这不是一个值得他放在心上的问题。他一生都避而远之的事情,就是怕把自己搅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辈子最看重的事情,就是埋头苦干,潜心科研,不断给农业科学创造惊喜的新成果。但是,关注中国科技事业的人仍不免在心中产生一丝疑问:袁隆平至今都不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么加入中国科学院到底要什么样的条件呢?有意思的是,2007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的新增外籍院士中,中国的李爱珍在国内更是没有一项院士头衔。”
  这样的大段引用别人的作品,在我还是第一次。因为,就是这两段描述,让我为一个中国科学家得不到中国科学院的承认而愤懑,继而忧郁。正是这种可悲的傲慢与偏见,在科学领域屡屡造成悖离科学精神的不公正事件。党中央的书记,可以给袁隆平颁奖,国家,可以给袁隆平以荣誉,世界,可以给袁隆平以笑脸,人们,可以从心底里认同袁隆平的科学家地位,而中国赛先生的俱乐部,你们究竟在干什么?你们还想干什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拒绝袁隆平,中科院是谁的俱乐部?” 的相关文章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

诺贝尔:历史永远不会忘却的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