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诺奖

2009年10月07日
      与诺奖无缘,说明目前我们的科研成果与世界顶尖级水平还存在一段距离,我们应承认并正视这个尴尬的现实。诺奖颁奖对世界的期盼程度毫不逊色于一场展示国家有形实力的阅兵,因为一个国家的各项实力最终是靠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软实力来体现的。

  国庆阅兵前,不少人对建国60周年阅兵无比憧憬;国庆阅兵过后,阅兵的壮观场面迄今还在我们的脑海里反复播放。这次盛典刚刚画上句号,另一场特殊的 “大阅兵”又将拉开序幕。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逐一揭晓。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诺贝尔奖本年度各奖项得主揭晓仪式将于本月5日起陆续举行。与去年相同,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扬子晚报》10月4日报道)
  
  勇攀世界屋脊,力争世界第一,是炎黄子孙的生存哲学,也是我们的文化指向。创造了无数世界奇迹的中华文明,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与诺贝尔奖无缘。虽然炎黄子孙早已冲入诺贝尔奖这个世界级的科研俱乐部,怎奈他们不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科学家的身份获得这一殊荣的!恢弘的60大庆阅兵仪式,展示了当代中国的各项实力,由此振奋了无数中华儿女,激励了国人无限的爱国热情。面对10月5日起陆续开奖的诺贝尔奖项,我们该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这一举世的盛典活动?
  
  有人说,诺奖不过是一个著名的评奖活动而已,其本身说明不了什么。诚如孔子所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就其实质来看,诺贝尔奖确实只是一次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纵然没有这个奖项,世界依然会发展,人类依然要生活。不过,就此否认诺奖的重要性,显然有点过于消极和悲观。诺奖是世界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大展示,其意义不亚于一场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比现实版的阅兵更进一步,诺奖的评选虽然每年都进行,但其绝对数量非常有限,迄今为止也不过区区几个(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与文学奖)。全球60亿人每年角逐这几个奖项,并且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奖项,其难度之大,意义之重大,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不然,我们中的一些人也就不会对这个奖项抱着“吃葡萄”的复杂心理,酸楚的感觉常常令我们难以释怀。这是一点典型的“不差钱”心理,反正我们拿不到的东西,其意义便要被人为地降格几个等级。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其责任也应是多维的,其中就包括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方面的硕果。与诺奖无缘,说明目前我们的科研成果与世界顶尖级水平还存在一段距离,我们应承认并正视这个尴尬的现实。诺奖颁奖对世界的期盼程度毫不逊色于一场展示国家有形实力的阅兵,因为一个国家的各项实力最终是靠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的软实力来体现的。虽然诺奖的指向是个体的人(科学家和作家),但其真正的指向又何尝不是民族和国家!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能够频繁出现在年度的“诺奖阅兵行列”中,这本身也是一种无上的荣光,体现着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贡献。以“科技立国”、“科技强国”为强国目标的中国,当然应该以加盟诺奖阅兵为奋进的目的。
  
  和常规阅兵不同的是,阅兵可以通过集体训练达到阅兵的效果,而诺奖需要多年的卧薪尝胆方可磨得一剑。我们只能当“诺奖阅兵”的观众而与其“阅兵方阵”无缘,表明我们的科研政策需要调整,我们的科研传统有重新自省的必要,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含文化创造者)需要发扬冰雪厉清操之精神,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长期的静心苦研,诺奖是难以青睐我们的!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诺奖” 的相关文章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

月球资源与月球勘探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表面保存着自46亿年前形成以来至31亿年以前的地质活动记录,对人们认识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月球是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的最佳“标本”。   一、月球:巨大的资源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