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美国高校如何防学生抄袭

2009年10月07日

  研究生们被告知,要想避免被指责为抄袭,必须在凡是引用别人的观点时把提出该观点的功劳(credit)记在原作者的名下,即用注释来说明这是某人的观点,在何时、何论著中提出。而且,如果你所引用的是被引用者的原话,还必须用引号标出,否则仍然会被看作是剽窃。甚至在使用例如“历史的终结”这样的短语时,由于这已经是福山家喻户晓的观点,必须随时为它加上引号,表示这是个观点是福山的专利。不过,如果一篇作品满篇都是直接引语,固然可以免于被视为抄袭者,但会被看作是“偷懒”。

  为了既不被指责为剽窃,又不被看作是懒惰,只有一种可供选择的标准方法,即在引用作者的意思时,把原文所使用的所有的词都用同义词代替,还要尽可能改变句型或句子的前后顺序,换句话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意思重说一遍。这是我们的英文写作老师告诉我们的,而且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训练我们如何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的原意。

  实际上,在我20世纪80年代末到美国大学学习时,对剽窃的判定标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那时我得到的印象是,如果你注明观点的出处,就不算剽窃。但是,可能是由于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美国学术界的抄袭现象日益严重吧,标准也变得越来越严格。现在的标准与我们所习惯的中文写作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用中文写作时,为了准确传达作者的意思,总是觉得一字不差地使用作者的原话是最保险的方法。

  不过,英语老师提出的标准还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因为在学术论著中,有许多术语是难以替代的,例如政治、经济、官僚等,不胜枚举,如果不是一篇叙事文章而是一篇学术论文,我们怎么可能做到全部替换这类词呢?最后,一位美国博士生对我解释说,现在美国学术界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三分之一的词被替换,就不被认为是抄袭(当然你首先需要注明这是引自哪一位作者)。这个标准在我看来还比较可行。

  这里所说的都还是在对一些数据、观点给出出处的前提下,避免被视为抄袭的标准处理方法。至于对别人的整篇论文进行拷贝,再修改其中的一些词和句子,那无论怎样处理文字,都不能逃脱抄袭的罪责。博士生的论文都要在学校图书馆里存档,可以向外借阅,如果发生抄袭,很容易被辨认出来。谁愿意拿自己的职业前途做赌注呢?

  如果在中国研究生以就业压力为由为抄袭辩护的话,那么美国学校的学生可能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在我所在的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里,博士生拿到博士学位平均花费的时间是7年(算上硕士学位),据说在哈佛平均是8年。

  另一个与此有关的对博士生的训练是,要严格按照标准格式或体例进行写作,尤其是在引证方面。为了统一体例,我所在的学校要求以《芝加哥体例》(ChicagoFormat)为标准来撰写博士论文(美国各大学的要求并不统一,但采用芝加哥体例的学校不在少数)。这是一本有1000多页厚、像一块砖头一样大小的工具书,它对所有可以想到的格式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老实说,我为使自己的论文符合规定格式所花费的时间,远比我准备论文答辩的时间多,后者只用了4天。如果一篇博士论文在体例上不合格,在它被送交学校图书馆装订存档时就会被退回要求修改,而该博士候选人可能会为此耽误了论文评审,从而在当年毕不了业。在准备答辩期间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项工作是:在15天左右的时间内,学会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杂志编辑。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西方学术界故弄玄虚,制造繁琐。他们会问,大量引证难道是必不可少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是西方业已形成的学术传统。其目的一是表明作者参考了在他之前的所有重要文献,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二是给予前人成果和贡献充分的肯定;第三,或许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学术传承,使得无论是前辈还是后辈的研究者,无论观点如何不同,都使用共同的学术语言、站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或争论。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也系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多年前曾经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一年,并按规定取得了硕士学位。他告诉我,最初他习惯于用中国的方式写论文,总是一下笔就说,“我认为”但是他的教授制止了他,对他说:“我不想知道你怎样看,而是想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人怎样看。”这或许就是在西方学术界眼中学术与非学术的基本差别吧。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美国高校如何防学生抄袭”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