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西强我弱”有待媒体升级
出路无他,唯在开放而已。
远的不说,单就此次抗震救灾而言,“西强我弱”其实并不存在,恰恰相反,“我”成了主流。而这,主要就缘于中国政府信息管理体制的可喜变化,简而言之,就是更开放。这既表现为对外开放,更表现为空前规模的对内开放。正是因为空前规模的对内开放,使得国内媒体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身手,国内媒体的报道水准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国际媒体报道汶川大地震必须参照和援引的权威信息源;中国声音才能成为领唱,引导国际舆论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论中国的抗震救灾。救人压倒一切、一切为生命让路的救灾宗旨才为全世界人民所知晓、所信服,从而确立中国与现代文明全面接轨的崭新国家形象。
国内媒体力量的爆发,就这样不仅为媒体自己赢得了职业的尊严,职业的荣耀,并最终为整个国家赢得了尊严,赢得了荣耀。
从这一铁的事实,不难理解媒体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媒体不只是投射国家软实力,媒体力量本来就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媒体力量的强与弱,本来就是衡量国家软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管理体制是否首先对内开放,是否把做强做大自己的媒体提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攸关媒体命运,而且尤其攸关国运。
诚然,国内媒体不乏幼稚之处。但无论有着怎样的幼稚,汶川大地震中国内媒体的卓异表现已足以证明,无论在专业角度,还是在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角度,国内媒体都是一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力量。正如不能因为中国过去的贫穷而妄言中国人民没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只要有一点机会,中国人民很快就会创造出经济奇迹一样;只要信息管理体制首先对内开放,只要有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国内媒体自不难在国际上迅速崛起,而创造出新的中国奇迹。
强大的国家必须要有发达的媒体。拥有发达的媒体,我们才有主动设置议程的能力;拥有发达的媒体,我们才能用人民的声音说服世界,用文明说服世界。发达的媒体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名片,媒体的发达程度实际上折射着一个国家的自由状况和繁荣状况。国家要真正强大,就应该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媒体,就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促成媒体的升级。
发展我们自己的高度专业化的、有高度公信力和竞争力的媒体,本是中国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国际舆论是特殊形态的赛场,多种声音、多极信息、多元价值交流、交融和交锋的赛场;要投入这个特殊的赛场,靠的主要是媒体的内功。必须首先提升国内媒体的专业化程度,提升国内媒体的公信力,才能在这个特殊的赛场上站住脚。国际舆论还是一个独特形态的市场,各色媒体千舟竞发,倾力争取全世界的受众。必须勇于投身这个市场,才能最终赢得这个市场,从市场中成长壮大。
总结这次抗震救灾信息管理的成功经验,首要的就是开放尤其是对内开放。倘能做到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中国媒体就不仅可以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增加信息透明度;更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信息市场、观念市场上充分竞争。如雄鹰在长空比翼,如猛虎在旷野搏击,这样发展起来的国内媒体,才是真正强大的媒体,才能代表我们国家的力量,根本扭转“西强我弱”的传统格局。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