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内容

学龄儿童有何膳食要求

2004年01月14日
 

  1.学龄儿童。机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咀嚼和消化功能远不如成人。肠道对粗糙食物比较敏感,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食物要比较易消化,数量和种类应逐渐增加。 
  2.学龄儿童。活泼好动,大脑活动易激增,每日热能供应量为2000-2200千卡。我国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但在热能分配上却存在一定问题。一般应该早餐30%,午餐35%-40%,晚餐30%-35%。但由于不少学生早起胃纳不佳,食品质量不高,因此,早餐量少质差,热量不够,影响上午上课时集中精力。故应在上午10点增加一次课间餐,以补早点不足。 
  3.食品的品类要齐全。主副、素荤要塔配合适,力争做到平衡膳食。 
  4.注意保证含钙、铁维生素A、B2、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 
  5.膳食多样化。应注意粗细塔配,干稀合适,具有适宜体积与饱腹感。 
  6.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择食。不吃零食,这些习惯要从小培养,还要养成细嚼慢咽及饥饱适度好习惯,切忌狼吞虎咽与暴饮暴食。 
  7.学生在考试期间。应加强营养质和量,多供给优良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卵磷脂和维生素A、B1、B2、C,以补充在考试期间学生高级神经系统紧张活动时的特殊消耗。 
  8.进食场所必须保证清洁卫生,防止肠道感染。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食品本身及餐具,饮具也应保证清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学龄儿童有何膳食要求” 的相关文章

现代人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平衡

      分子矫正医学理论专家张韬玉教授认为―― 现代人缺的不是营养, 而是平衡   “秋冬进补”这一传统保健观念正受到质疑。分子矫正医学理论专家张韬玉教授日前在其专题报告中明确指出: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日益丰富,现代人非但不缺营养,...

家家都要机器人 未来的机器人时代

      斯皮尔伯格眼中的机器人,是电影《AI》中努力成为真正人类的“小男孩”;黑客帝国里出现的机器人,是将人类当作能源饲养的庞大机器帝国;而普通大众心目中的机器人,或许就像聪明可爱的机器狗AIBO和最新的机器人Qrio那样,它或者是人们友善的伙伴,或者是人类...

为了健康须摒弃惰性

      惰性系指懒散,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的一种消极心理表现。简单说来,就是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医学心理学认为,惰性对身心健康有以下危害:   (1)使思维迟钝:人的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勤于用脑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

生活方式决定慢性病进展

    患上慢性病由综合因素决定,疾病的进展则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这是位于逸仙路殷高路高架交叉口的康力平价大药房社区现场咨询活动时,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忠告。   问:我身体一直很好,且没有家族史,怎么会患上冠心病?   答:六成慢性病即是生活方式病。   医学研究发现,...

营养专家指出:饮食能改变一生 应学会选择健康食品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上有不少国际、国内知名食品接连被查出有质量问题,在提倡品牌消费的今天,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在一些营养学专家眼里,这些美味的工业化食品是造成人体垃圾的非健康食品。   俗话说“病从口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药食同源”理论源远流长,中医历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