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科普工作功德无量

2012年07月10日
    编者按为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中国科协科普部和科学普及出版社日前邀请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师生们作了一场有关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的科普讲座。讲座开始前,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在发言中表示,科学普及是全社会的责任,科普工作功德无量,中科院研究生院作为科学的殿堂,也将为社会承担更多科普的使命和职责。这是叶中华的发言摘要。

  十年前,《科普法》作为一部可以被称作世界上首部关于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的专门法律出台了,它标志着我国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也是对科教兴国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这十年里,中国进入了一个人文与科学交相辉映的新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切实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也越来越紧迫。

  从近现代世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个民族如果不具备科学思维能力,没有重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就没有希望登上人类文明的高峰,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繁荣富强,就必须紧紧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赢得主动。这不仅需要培养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站到世界科学技术的最前沿,创造新的科学技术成就,而且还需要一大批热心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工作者。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劳动,丰富公众科技知识,启迪公众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促进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速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思维能力,形成全民族崇尚科学的风尚。这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探索工作,向来与科学普及工作相伴相随、交相辉映。他们常常自告奋勇、责无旁贷地扮演着科学普及的主体角色。正是因为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和普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才掀起了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正是有赫胥黎的维护和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才得以深入人心;正是有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也才可能家喻户晓。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当代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庞大的“社会事业”,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高度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公众的参与程度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已日益成为当代科研工作者推进科学事业的前提条件,因而,科学的普及和传播也成为现代科学事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肩负起用科学的理性之光照耀普通大众、走进人类智慧殿堂的社会责任。

  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在科学普及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要想通过媒体准确、适宜地反映科学,科研工作者还必须与传播媒介保持和谐一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都要求科研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向公众介绍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活动,帮助大众用科学思想观察问题、以科学态度看待问题、以科学方法处理问题,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广泛受益者。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科普工作功德无量”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