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

2017年07月05日
 
    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总书记强调,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科学研究有时候就像探险,是基于现时科学技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因为研究对象很大程度上超出了人类的认知范围,所以需要科学家有对未来科技、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力。所谓,只有敢想,才能敢干。不曾设想过的目标,实践中也一定无法抵达。
 
    不喜欢科幻小说的人,总觉得里面的东西都是“鬼扯”,不值得一看。而事实上,所谓科幻,就是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对未来世界想象力的体现。君不见,很多早期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如今已经照进现实;现在的很多科技产品,是百年前的人类难以想象得到的。因而,基于科学理论的合理想象并非是痴人说梦,觉得它荒谬,更多是因为现时科学技术的羁绊。
 
    因此,充分调动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潜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他们“天马行空爱幻想”,不放过每一个如流星般划过脑际的奇思妙想,结合现有技术和发展趋势认真论证,即便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达到也不轻言放弃。
 
    给了科学家“幻想”的权力,也就意味着要给予他们在科研活动中更大的自主权。既然思想的火花只存在于当事者的脑海中,“难为外人道也”,那为此付诸的研究活动也一样不可能获得每个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科学家的每一步都被条条框框束缚着,恐怕不少有可能震惊世界的科学成果还未面世便“胎死腹中”了。
 
    另外,科研工作是一项肉体和精神上的“苦旅”。有的人靠着伟大发明一夜之间声名远播、名利双收,但也有人穷尽一生却始终徘徊在黑暗的世界里,找不到光明的彼岸。所以,科研工作不应片面强调“回报”,更不能用“限期完成”之类的枷锁罩在科学家的身上。虽然科研仍然是“以成败论英雄”,但没能取得预期目标的科研活动也为科技进步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同样作出了宝贵贡献。
 
    不过,现实当中,总有乱伸的权力之手,总有人喜欢插手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为保证正常的科研活动不受外界干扰,防止“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形出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这种权力要体现在职务上,以保证一线科研人员能够自主决定研究方向、经费使用和其他资源的合理调度。
 
    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放他们在科学的草原上纵情驰骋,在科学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都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对于科学家来说,应该变成“梦想是必须要有的,有梦才有希望”。
 
  系列之一:做更多科技领域的“领跑者”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为更多领域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和“领跑者”的跨越提供了历史机遇。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学与术

下一篇:战争中的科学家

“把属于科学家的权力还给科学家”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

不要只盯着诺贝尔奖

  当今世界,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诺贝尔奖情结”,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孜孜以求、志在必得,甚至有关部门还制定了20年得诺贝尔奖的计划。却不知即使现在就做出了可得诺贝尔奖的成果,20年后也未必能得诺贝尔奖。重大的科学发现过了二三十年才得诺贝尔奖的是常有的事,没能得诺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