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

2020年02月29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打造优质产品,擦亮中国品牌。

 

  树匠心。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技能的体现,更是内在精神品质的彰显。有没有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有没有一颗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匠心。树匠心,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充分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树匠心,要把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贯穿工作始终。这就要求劳动者笃实专一、心无旁骛,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生命。工匠不是“速成品”,需要劳动者具备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经年累月、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钻研。匠心的树立与劳动者个体优良品质的塑造密不可分,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积极进行引导和培育。应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树立工匠典型,厚植工匠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铸匠艺。匠艺是匠心的外在体现。中华民族工匠技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工匠技艺之所以能经世代传承而不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守住了传统匠艺的根基和精神实质,如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就要注重坚守和传承高超的传统匠艺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锤炼精湛技艺、锻造过硬本领,离不开传承延续,更离不开推陈出新。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拓展发展空间,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劳动者要用匠心引领技艺的提升与超越,立足我国现实,放眼世界制造业发展方向,不断探索技艺提升路径,在既有技艺水平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育匠才。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培养造就一大批“蓝领”人才。但也应看到,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顺应时代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构建与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产学研良性互动平台,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建立健全技能培训制度,发挥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作用,组织选派优秀骨干参加培训、开展对外交流,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风采”等主题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对各行各业涌现的技术创新人才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提高薪酬待遇,引导广大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激励他们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不断涌现。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培养德艺兼备的大国工匠”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