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桥梁专家解密55年前的图纸 长江大桥曾进行秘密维修

2020年04月12日
  历经57年风雨,武汉长江大桥今天仍坚如磐石。但很少有人知道,1962年、1964年,铁道部大桥局先后派出两支小分队来到武汉,对大桥汉阳岸引桥的07号墩进行秘密修复。伫立于龟山的07号桥墩上,至今留有两扇对开小门,见证着这段历史。

近日,84岁的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杨进在武汉家中找到7张盖着“密”字章的“武汉长江大桥汉阳岸07号墩改建工程”图纸。指着7张图纸上自己的签名,他笑道:“现在说说这些故事应该没有问题了。”

 

07号墩突现裂纹

最坏结果:大桥横梁断裂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每个部位都处于严密监控中。1959年夏天,汉阳岸引桥的07号桥墩横梁处,突然出现一道裂纹。工作人员检测发现,07号桥墩上游侧的墩柱下沉了。此时,1957年10月大桥建成通车还不到2年。

翻开一张绘于1955年11月16日的“长江大桥设计图――汉阳岸引桥第07号墩”图纸,杨进解释:“07号墩上、下游两侧的地质条件不一样,所以对基础施工进行了不同设计。”

从这张图纸上可以看出,07号桥墩的下游侧位于山体上,距岩层近,是明挖后灌注的混凝土基础,有明确精准的设计标高;07号桥墩的上游侧则位于山坡上,距岩层很远,是管桩基础,没有明确的管桩深度标识。

为什么上游侧管桩没有打入最坚固的岩层?据透露,设计施工时,中苏两国专家为此发生过争执,最后采用了苏联专家意见。

为确定精确修复方案,大桥局的专家们决定,先耐心观察下沉情况。

1961年底,07号桥墩上游侧终于停止下沉,此时下沉深度已近10厘米。“如果下沉继续,大桥的横梁可能会断裂,后果不堪设想。”杨进说。

 

修复队员尽可能与武汉有感情关系

 

1962年初,时任铁道部大桥局一桥处工程技术员的沈成章接到命令,在郑州就地组织一支“07号墩加固小分队”,到武汉加固长江大桥,工期半年。

沈成章参加过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他挑选的小分队成员,除了都是各个工种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个特别的标准――尽可能与武汉有情感关系。

“参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职工来自天南海北。在建设大桥的过程中,许多人把家安在了武汉,也有不少年轻人在武汉有了恋人。他们都很高兴能再回到武汉工作半年。”沈成章回忆。

1962年3月,沈成章带着小分队从郑州回到武汉,开始对07号墩进行加固。

这是一次临时性的加固。小分队在07号桥墩的横梁下拼搭了一副巨大的钢支架,替07号墩托起横梁上的公路桥桥面。沈成章说:“横梁没有了载重,就不会加速墩身下沉,也就不会影响公路桥桥面车辆的通行。”

用砌矿井的办法给桥墩做桩基

搭钢支架只是过渡,在07号桥墩的上游侧重新打桩,进入岩层,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也是武汉长江大桥第二次加固工程的目标。

1964年春天,铁道部大桥局五桥处的“07号墩加固小分队”带着这个任务来到武汉,工期也是半年。当年担任技术员的李多修老先生说:“如何在既有墩柱、又有管桩的情况下,重新做一个足够坚固的基础,实在是个难题。”

这个难题,是由时年30岁出头的杨进破解的。他想到了煤矿的直井,还带两个同事一起去河南平顶山煤矿考察,最后提出一个施工方案:倒砌井壁法。

简而言之,这个方法就是自上而下,从原来的桩基面向岩层逐级下挖,每挖一级,就立即修筑一级新的桩基。杨进提供的工程图纸显示,为保证施工时的大桥安全,工人们逐级下挖的深度也很讲究,每次仅限定在1-1.5米。

据介绍,07号桥墩的新桩基是中空的,这样既能承受上面桥墩的力量,又能减轻自身对地基的压力。中空的新桩基里,还设有专门的排水系统,使渗入桩内的地下水能顺利排出。

第二次加固工程完成以后,技术人员们又采用包覆、粉刷等方式,让07号桥墩恢复了旧观。

 

见证“秘密”:

07号桥墩至今留有两扇小门

 

发现07号墩下沉时,长江大桥通车才两年左右,相关方面都很紧张。“当时整个社会的氛围是那样,国家这么重视、技术这么先进的大桥出了问题,大家都认为不宜宣扬。”杨进回忆。

根据组织要求,07号桥墩加固施工时,图纸上加印了“密”字,龟山上的施工现场也设了围挡,不允许参观。“施工的地方本来也很偏僻,周围没有什么居民,所以没有什么路人来打探。”杨进说。

沈成章也回忆说,当时他们这支“加固小分队”就驻扎在汉阳凤凰山脚下的几间宿舍里,对外接触不多,也很少有机会向外人提及正在做什么。

昨日,笔者沿山间小路攀至龟山山腰,顺着武汉铁路局工务大修段的工作通道找到07号桥墩。抚摸墩身,仰望横梁,这里已看不到一点点动过“手术”的痕迹。

与邻近桥墩唯一有异的地方,就是07号墩上有着两扇对开小门,杨进透露:“这是专门为大桥工作人员保留的,这样他们随时可以下去看看桥墩的情况,这也是唯一可以见证大桥这段维修历史的地方。”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桥梁专家解密55年前的图纸 长江大桥曾进行秘密维修”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爱我中华 为国献身

      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已落到年轻一代的肩上,你们能够挑起来,而且必须挑起来。只有中华民族振兴,中国各方面的事业发扬光大了,那时你才可以在世界各国面前抬起头来;才能扪心无愧地对下一代或更下一代人说:“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白活。”   钱钟韩――热工自动化专家。191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