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生活方式 > 正文内容

心理医生提出的七条幸福法则

2004年03月23日
      1. 要全心地爱你所爱的人。尽量多地与他们在一起共度光阴,你就会有幸福感。
  2. 要树立敬业精神。如你喜欢自己的一份工作,那就应倾其全力多做贡献,若不合心意,则应设法做出调整,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工作打交道,绝不可使它成为一件苦差事。
  3. 要确立牢固的利他主义人生观,不带私心地为他人排忧解难。这样既能提高自己的存在价值,又可获得精神心理上的慰藉和满足。
  4. 要善于调适自己的生活,凡是有利于心情舒畅的活动都应积极参加。当然,不得与刑律发生冲突,更不得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5. 要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都会给锻炼者带来轻松感觉。
  6. 要使生活充满新意。人们普遍受传统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只有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才是最佳方案,其实不然。刻意求新,随机应变,有时沿新路线上班、选择不同季节休假、重新布置居家环境等等,都有助于增添幸福感。
  7. 在苦闷时不要陷入悲观状态,因为心理钟摆的动作规律始终有互换性。同时也要富于同情心,处境良好的人应多迁就一时失意者,不能忘乎所以。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心理医生提出的七条幸福法则” 的相关文章

学龄儿童有何膳食要求

    1.学龄儿童。机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咀嚼和消化功能远不如成人。肠道对粗糙食物比较敏感,易发生消化不良,因此,食物要比较易消化,数量和种类应逐渐增加。   2.学龄儿童。活泼好动,大脑活动易激增,每日热能供应量为2000-2200千卡。我国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但...

“失眠怎么办”大讨论

      “失眠怎么办”大讨论(一)   爷爷奶奶那代人是摇着扇子,凭票买东西过日子;孙子这辈人是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各类商品供过于求,为什么孙子这辈人感叹生活质量不如爷爷奶奶那代人呢?原因之一:睡不好。   央视名嘴、《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坦然...

分餐制究竟如何“分”专家:分餐制不宜强制推行

  烹饪协会:我们主张行规自律   饭店协会:正式申报国家标准   餐饮企业:市场和顾客说了算   非典肆虐之际,人们不敢出门聚餐。一个涉及健康与卫生安全分餐的话题被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5月20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分餐制经营服务规范》标准,提出餐饮业分餐制的定义、形式和规范要求;...

宽容有利于健康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是采取宽容态度忘记它,还是持续愤怒呢?   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家约翰・米劳斯基所作的研究显示,尽管愤怒可能是男性情感的典型表现,但女人更易发怒,她们的发怒频率要比男性高大约30%,而且表达更多。通过对超过2,000名男女的采访调查,米劳斯基发现女人...

生活质量感觉好才是真的好

      ■生活质量的改善滞后于生活水平     记者:如何理解生活质量?我看到一个关于生活质量的调查,全球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大部分在欧洲,这个生活质量涵盖的好像和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太一样。&n...

音乐 心理 健康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