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获奖当天,我国科学家刚收到这位诺奖得主的邮件

2023年10月04日
   

2023年10月3日,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费伦茨・克劳斯(Ferenc Krausz)和安妮・勒惠利尔(Anne L’Huillier),以表彰他们“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激光的实验方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得知诺奖授予阿秒物理领域的研究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志义感到很振奋。他说:“三位获奖者在阿秒物理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期盼已久的事情,也实至名归。对我们阿秒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也是一个鼓舞。”

 

他获得诺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阿秒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小时间分辨尺度。阿秒级的运动不管你如何盯着看,都肯定无法看到它,因为它的持续时间实在太短了,只有百亿亿分之一秒。

“阿秒物理从时间范畴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特性,也就是从时间分辨率角度,把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的视野提高了一大步。”魏志义说,如今人们已经成功将阿秒技术应用于原子、分子、纳米体系甚至固体中超快电子运动的测量和调控研究,为诸多潜在应用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这三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众望所归,他们在阿秒物理领域都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贺新奎说,比如,费伦茨・克劳斯的研究组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阿秒脉冲,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使人类得以深入原子结构内部观测并记录电子运动,超快科学及技术的发展迎来了阿秒时代。

2010年至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李辉曾在费伦茨・克劳斯团队读博。在李辉看来,费伦茨・克劳斯获得诺奖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首先实现了阿秒脉冲,并拿它来研究微观体系中的电子动力学过程。大概2016年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他应该获奖了,去年他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学奖后,得诺奖的呼声就更高了。”李辉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费伦茨・克劳斯与我国科学家有着深入的学术交流。今天早晨,魏志义刚收到费伦茨・克劳斯的邮件,他们正在商讨双方合作开展研究。

“我们和费伦茨・克劳斯团队有着紧密的合作。他是一个思维非常敏捷的人,对科研方向的把握也很准确,在学术会议上更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经常能够给出阿秒科学领域最近的进展。在生活中,他还是一个运动‘达人’,非常注重锻炼身体。”魏志义在谈起对费伦茨・克劳斯的印象时说。

在李辉眼里,费伦茨・克劳斯是一个正直强硬的人,做事情雷厉风行,并且具有管理天赋。“当时我们全组大概有200多人,在他的管理下,大家都很讲规则,全组运行得井井有条。”李辉回忆道。

 

她对学生像妈妈一样

 

安妮・勒惠利尔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5位女性得主。她是最早通过实验证明阿秒脉冲形成的过程――高次谐波产生的人之一,并为该过程的恰当理论描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还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实验,以加深对基本过程的理解,她也是新阿秒物理研究领域形成的关键参与者。

谈起自己的导师安妮・勒惠利尔,贺新奎的第一印象是她非常平易近人。

“在生活中,她非常随和,关心每一个人,跟学生相处很随意,我们当时经常和组里的同学开玩笑说,她就像组里的妈妈一样,什么都会考虑到,对待学生也像妈妈一样好。”贺新奎说。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研究员钟诗阳也是安妮・勒惠利尔的学生,他也有着和贺新奎一样的感受。“我们导师的性格非常好,很平易近人,每次见到她都感觉很亲切。”钟诗阳说。

安妮・勒惠利尔虽然人很随和,但她对科研工作却极端认真。“我在她组里工作时,曾经主笔写作一篇论文,当时我的办公室就在她对面,每天都会在她没事的时候抱着电脑去她办公室,两个人一起逐字逐句地斟酌论文写作,大概用了两周才把论文改好。这样认真地对待一篇文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我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钟诗阳回忆道。

在贺新奎看来,安妮・勒惠利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个极为优秀的教师。“她对科学概念了然于胸、非常清晰,每一次跟她讨论科学问题,她总从最根本的物理概念上让我们醍醐灌顶;同时对科研,她也非常认真,我们撰写的论文,她会提出非常细的修改意见。”贺新奎说。

说起我国阿秒物理的发展,魏志义感到很自豪。他说:“国内阿秒激光的研究虽然总体起步较晚,但近些年进展很快,相关研究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工作非常有特色,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

魏志义一直从事超快激光技术研究,2013年他的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阿秒脉冲输出,实现了我国阿秒脉冲零的突破。

“现在我们国家能够产生单个阿秒脉冲的研究机构已经很多了,比如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我们在阿秒研究领域的进展非常快。”贺新奎说。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获奖当天,我国科学家刚收到这位诺奖得主的邮件”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