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从0到1”基础研究 : 从顿悟论谈起

2023年11月12日
 

 

为什么我们现在亟需从0到1的研究? 因为我们已经有太多从1到1.01,从1.01到1.011的研究;因为我们已经很擅长跟踪型、改进型和集成型研究并发表了大量SCI论文;因为我们的SCI论文一直在快速增长,而核心科技竞争力远远跟不上综合国力和SCI论文的增长速度。痛定思痛,我们必须要敢于啃硬骨头,做研究要提倡瞄准从0到1的突破性研究了。

  从0到1的研究是科研跨越式发展,需要跨越式思维,需要冥思苦想,更需要灵光一闪的顿悟。所以,要想很好实现从0到1的研究,需要学习和掌握顿悟论。顿悟论的顶级高手,很有可能是顿悟论的创始人,就是中国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

惠能大师在唐朝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在广东新兴县出生,幼年丧父,长大后以砍柴和卖柴维持生活,没条件上学,基本不识字。有一天,惠能听到有人朗诵《金刚经》,而突然有所领悟,当下决定不砍柴而去学佛了。 他听说弘忍大师(五祖)在黄梅东山寺讲《金刚经》,于是决定去学习。安顿好母亲后,惠能来到了东山寺,见到了弘忍大师,被安排到厨房舂米。他一有空就去旁听大师讲法,偷学了约一年。

有一天, 弘忍大师要众弟子作偈(佛经中的唱词,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主要写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想考察一下弟子们的见识,以便选接班人。神秀是大弟子,提倡刻苦专研佛法,日积月累,渐悟成佛。神秀先把偈写在廊下的墙壁上。其他弟子看神秀的偈语写得很好,都不敢动笔写了。

惠能不识字,听别人读了神秀的偈后,认为神秀还没有真正悟到佛性。他冥思苦想,顿悟后作了一偈,也请人写上墙壁上。弘忍大师发现惠能的偈悟性更高,便在夜里私下把他找来开小灶,为他单独说法,还秘密地把衣钵袈裟给传给他。于是,惠能就成为了中国禅宗的六祖。记录六祖讲法的著作《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的经典著作,据说可以与儒家的《论语》和道家的《道德经》相提并论。

六祖的故事,就相当于现在有一个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做过科研的小学生,听了几次大专家的学术报告,就找到了创新点,并写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直接破格评为教授。据说,五祖知晓惠能已经领悟本性,于是对惠能说:“如果不识本心,学佛法也没有帮助。如果识见各自本心本性,那么就是丈夫、天人事、佛”。这与我们今天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否很相似?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就是要不忘科研的本心和本性。在送别惠能的时候,五祖要划船送惠能去对岸。惠能说:“未见本性的时候要师父度,悟见本性的时候是自己度 ”,于是自己划船过河了。 这与我们今天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image.png

现代科研也有顿悟论,称之为格式塔的顿悟论,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具有部分之中所没有的性质,主张对整体的研究,有个非常有名大猩猩香蕉实验。

 在该实验中,香蕉被挂在房屋中间,位置很高,大猩猩即使跳起来也够不着。房间里还有3个木箱子,单独用一个箱子和2个箱子,高度也不够。吃不到美味的香蕉,大猩猩非常着急,经过各种尝试失败后,突然顿悟:把三个箱子叠在一起,它站在箱子上面,终于拿到了香蕉。

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了很久,却未取得突破:始终排不出一张科学合理的元素周期表。为此,他曾经连续三天三夜在实验室工作,试图 制成周期表,可惜化学元素太多了,可能性太多,非常难排,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太累了倒在办公桌旁呼呼大睡。在他的梦中,他发现各种元素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自动排成了一张表。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纸上。经过反复核对和实验,他发现这个梦到的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改正。于是,他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总的来说,从0到1的基础研究,既需要日积月累的探索和思考,更需要灵光一闪的顿悟和发现。没有经历长期艰辛的探索,没有经历冥思苦想的痛苦,就难以有顿悟和发现的高光时刻。作为科研工作者,在科研之余,不忘科研初心,学习学习顿悟论,应该有益而无害。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从0到1”基础研究 : 从顿悟论谈起”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