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张益唐二鸣惊人的四心秘籍

2023年11月11日
 

 

2013年4月17日,时年58岁的著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在《数学年刊》发表《素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素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从而一鸣惊人、名扬天下。张益唐以讲师的职称,没有科研项目的资助,独自研究该重大难题10余年,终于获得灵感,产生重了大突破。成名后的张益唐,获得了无数荣誉,很快成为了美国名校的终身教授。按照美国的终身教授政策,张益唐先生啥也不用干,只要上上课,待遇不变,职称不变,也就是可以光荣躺平了,有空讲讲自己以前成功的故事就可以了。

几天前,时隔上次重大突破约10年后,张益唐在网络会议上介绍他已经解决一个与黎曼猜想相关的一个重大难题:著名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Landau-Siegel Zeros Conjecture)。此消息一出,再次震惊了数学家、科学家和华人圈,可以说是二鸣惊人。张益唐为何能屡建奇功?我认为他有以下四心秘籍。

首先是雄心。 张益唐大学同学、美国普渡大学数学系教授沈捷指出“他总是执着于攻大难题,研究中追求‘完美’结果,只发表他认为比较完美的论文,从他读书时就是如此”。 张益唐在美国除了博士学位论文,就发表了一篇论文,也就是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重要论文。与动辄发表几百篇论文的大专家相比,实在是产量太低了。如人人都学张益唐,很多期刊恐怕都要关门停业了。

其次是信心。2014年,张益唐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感言中说: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他还指出“完全跟着老师走,不敢超越老师,是不能造就第一流的科学人才的。没有巨大信心的支撑,张益唐是难以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思考、探索和尝试。

第三是静心。成名后的张益唐仍像过去一样低调淡定。他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之下,国内的科研实在难以让人平静,各种项目申报、各种奖励申报、各种绩效考核,让人目不暇接、耗耗时间、应对失措。

最后是恒心。2013年,在接受采访时,张益唐强调:“勤能补拙。我根本不觉得我这个人有多聪明,但我有足够的勤奋,这是我能说的忠告”。2018年,张益唐受邀到东南大学访问,对数学学院师生寄语:“持之以恒,必有收获”。我认为,解决大问题、难问题,不是一年二年能解决的,一般都需要十年左右,甚至二十年的专注与恒心。

雄心引领、信心支撑、静心思考、恒心坚持,是张益唐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这就是张益唐二鸣惊人的四心秘籍。这四心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这四心,相互支撑,互为补充。张益唐先生尽管在国外工作,对国内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也积极建言献策,对中美教育的比较研究也很有心得,他指出“我发现中国留学生有个问题,他们从来不提问,但美国学生就没有这方面顾虑,他们发言特别踊跃,敢于说话。中国学生顾虑太多,总是怕一开口就说错。可是做学问有什么对错呢?” 他的这些观点对我们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益唐二鸣惊人的四心秘籍”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