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14.1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新增长

2024年06月08日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协发布第13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呈提速增长趋势。据预测,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不平衡情况明显缓解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地市级行政单位和86个直辖市所辖区县,调查对象为18~69周岁公民(不含现役军人),采用线下入户面访(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与线上手机短信推送(计算机辅助网络访问系统)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共计回收有效样本28.9万份。抽样调查问卷考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应用科学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指标,权重分别为40分、20分、20分、20分,总分100分,当总得分达到70分即判定为具备科学素质。

调查显示,我国科学素质水平不平衡情况明显缓解。这体现在:

一是东、中、西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首次缩小,地区不平衡情况得到改善。2023年,东、中、西部地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6.39%、13.12%和11.51%,较2022年分别提高1.08、1.15和1.24个百分点。

二是女性科学素质持续快速提升,性别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5.66%和12.53%,比2022年分别提高0.89和1.55个百分点,性别差距缩小0.66个百分点。

三是城乡居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情况进一步缓解。2023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达到17.25%和9.16%,较2022年分别提升1.31和1.20个百分点,增速分别为8.22%和15.08%,农村居民科学素质增速高于城镇。

 

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解释说,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时,意味着具有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人力资源基础。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且相比前几年呈现出提速增长趋势,意味着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好人力资源、为加快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夯实发展基础。

同时,根据正在开展的研究,使用国际相关调查普遍使用的“平均分±标准差”的分级方法,可将55分定为“至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分数线,85分定为“具备高阶科学素质”的分数线。由此显示,我国“至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人口庞大,比例超过40%。按照18~69岁公民接近10亿人计算,意味着“至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超过4亿。“这些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劳动力资源,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基础。”王挺说。

 

科普之路仍任重道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虽然呈现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特征,但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科学素质有待提高等明显短板。

王挺介绍,目前14.14%的结果与我国国情是相适应的,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总体处于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仍需持续发力。特别是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还存在双重短板叠加的巨大挑战。

“不可否认,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提升。”王挺建议,下一步,一是加大科普力度,增加科普投入,继续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完善科学素质建设领导体制和机制。二是围绕综合素质提升改革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科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成果催生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推动科普内容的更新和升级,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三是进一步强化科普的社会化协同。针对新型城镇化、新市民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和不同区域人口结构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科学素质提升对策,同时强化农民、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相关举措,着力提升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的科学素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14.14%!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新增长”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中国为什么衰落

      一个国家由盛转衰而甚至没落,历史的例子有的是。但这些不是小国,就是那些在文化上不可以大书特书的。中国是一个例外。这不是我个人之见。老外学者朋友,一提到中国的历史,都为我们从极盛下降至极衰的这一千年摇头叹息,感到奇哉怪也。   任何国家都有上有落,...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