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成才 > 正文内容

林忠钦院士寄语研究生:学习是终生的需要

2019年06月05日
   

3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在该校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作精彩讲演。

林忠钦说,这是我担任校长以来,第二次为研究生毕业生寄语。去年我的寄语是“为与祖国同行的人喝彩”,这依然是我对你们的期待。要做到与祖国同行,是要靠本领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本领,我想,还是学习!

学习与你们未来的人生息息相关,一个保持学习的人,会充满活力和潜力。同学们,你们通过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学位,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未来的成就高低,主要取决于毕业后能不能够继续学习,不断进步成长。在没有考试压力、论文要求的情况下,谁能够坚持学习,让学习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终生需要,谁就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学习改变人生,还在于它造就了人的精神气质。我们的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勤奋好学,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还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教育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他涵养深厚、重视气节,大力倡导以学修身、以学养德,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一个人在物质上的富有总是有限的,而精神上的富有永无止境。乐于学习的人总能够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安居之所。反之,放松学习修养的人,往往缺乏精神追求,易于过分地寻找物质满足。久而久之,人为物役,就会缺乏一身浩然正气。所谓君子怀德,怀德才能自重,要行稳致远,唯有不停止学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离开交大,走向工作岗位,面对全新的环境,应该怎样深化学习,才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既保持本色,又能脱颖而出?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三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不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你们习惯了学校的学习方式,有时间保证、有学习的要求。走出校园,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生活的压力以及更多的社会责任,更要下决心将学习进行到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终身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读书,乐于探究。天长日久,看待问题、认识事物就会更加深刻,个人的格局境界也会不断提升。

要学习首先要抓紧时间,千万不能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放松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持续地挤,就会积少成多。要沉下心来,要做好学习的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每年细读十本书,把书本里的知识嚼透悟深,深入的探究,不断的提升自己。绝对不能满足于浏览手机信息,没有思考、只有消遣。只要你努力,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刻苦刻苦、思考思考,长此以往,必然会有喜出望外的收获。

第二句话,不要让学习成为空谈阔论,要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从获取知识开始,而落脚于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要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前提是要善于带着问题学,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发现问题,再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攻克难关。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才算得上学有所成。

钱学森学长是科学大家。他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控制、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令世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几十年的学用相长密不可分。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我去过多次,每次去,总被钱老从橱窗一直摆到天花板的三万多本书籍所震撼!当然,比这些书籍更触动我的,是他在推敲问题与反复实践过程留下的四千多页手稿!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求真求实态度,才铸就了他伟大的成就。我们要以钱学森学长为榜样,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负所学!

第三句话,不要满足于知识的学习,要在学习中做到再创造。我相信,大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都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取得新的成绩,但是,要真正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学习中突破自我、实现创造。前两天,我参加毕业生座谈会,环境学院蔺金贤校友的分享对大家很有启发意义,她把毕业之后的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胜任工作,会带团队,做出特色,第四个阶段是,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成为单位和行业倚赖的栋梁。在人生的增值过程中,学习始终贯穿其中,而创新是学习更高的追求。

当今的时代,科技在高速发展,我们不学习,少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我们要始终保持对科学前沿的敏锐,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学习,通过思考、再思考,提炼、再提炼,突破固有思维,冲破原有认知的局限,创造出新的知识。只有在学习中再创造,才能真正地“破茧成蝶”,成为社会的栋梁,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不灭的痕迹。

各位同学,在奋斗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言!一个人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引领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不停地学习才会永远强盛!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宏伟历史征程,学习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几代人如饥似渴的学习和筚路蓝缕的创造。今天,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你们手里,你们的学习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我希望你们能够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习中再创造,真正具备“与祖国同行”的本领。

林忠钦最后表示,今天你们学业初成,即将奔赴远方,我仍然想把学习作为你们离别的行囊。愿你们整装前行,让学习成为终生的自觉,在不懈的奋斗中开创新时代的辉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林忠钦院士寄语研究生:学习是终生的需要” 的相关文章

读书

      读书就好比吃东西,想从质量差且数量少的食物中得到较多的营养,是不可能的;只有吃了质量高且数量多的食物,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可见,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应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手段,大多数成功人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读了不少书。...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革命导师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散文诗《海燕》,长篇小说《母亲》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列宁...

阅读缺失 中国最聪明一代或成最愚蠢一代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

成功的梯子理论

                 引言      目前,书店里有许多关于人生成功的理论著作或演讲著作,其中不少非常引人入胜,对读者颇有裨益。但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了,许多论述存在着较明显的表面性与片面性。比如在正确强调情商的重要性时,不恰当地贬低智力与学识的价值;在正确强...

“晚清第一人才”陶澍求学四法

    【人物简介】陶澍,(1778-1839),清代两江总督。清安化县人。字子霖,号云汀,自称桃花渔者,印心石屋主人,晚岁自称髯樵。乾隆四十三年(1778)生魔域,殁于1839年。 陶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同时也是了不起的文学家。他的成就来自于...

穿越时空的爱――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楼前,有一座郭永怀先生的雕像,在雕像下面,根据郭夫人李佩先生的意见,安放着郭先生和警卫员小牟的骨灰。李佩先生说:“既然生前没有分开,死后也让他们在一起吧。”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