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08页
“技术大咖”贺豪杰20余年扎根一线解难题
2021年03月21日36
一把焊枪、一个面罩、一身汗水……不知不觉,在焊接技术岗位上,贺豪杰默默坚守了20余年。 贺豪杰是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宁波天翼石化重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名焊接高级技师。在海内外多个装置的大型超大型非标压力容器设备制造、高难度...
“管道医生”丁卫松:弧光之中“炼”绝活
2021年03月21日39
手沾黑泥,鼻嗅恶臭,电话一响,通宵作业……谈及污水管道维修工,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常是又脏又累。然而在绍兴柯桥水务集团,有这样一位工人,一干就是28年,其间还攻克了19项技术难题、发明了14项国家专利。他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浙江工匠,被...
农民工梁国胜:让自己成为最坚实的桩
2021年03月21日38
炎炎夏日,杭城九龙仓天玺天荟城市生活馆大庆隆工地,几十台桩机林立,隆隆的机声汇成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奏响城市的现代化繁荣。 在40余名技术熟练的桩机工中,一提到17号桩机工,不仅施工员、工程技术人员,连用人挑剔的老板、严苛的监...
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
2021年03月20日43
中国科学家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过程,创造了无数奇迹。但由于这些工作大多属于“绝密”级别,因此背后的故事也多数鲜为人知。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自良带领团队攻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的历程,就是其中一则神秘的传奇。 ...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核心部件“甲种分离膜”
2021年03月20日39
在吴自良一生的科研之路当中,研制核浓缩元件“甲种分离膜”的经历让他倍感光荣。“两弹一星”的研制,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吴自良正式这项浩大工程中的一员。 1956年,国家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第一个远景规划的时候,部署了原子弹的研发...
吴自良:科研路上的追梦人
2021年03月20日31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新年贺词掷地有声,言犹在耳,催人奋发。因为心怀梦想、奋力追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梦的征程中奋力奔跑,拥抱梦想,书写了一幕又一幕不平凡的追梦篇章。 始于梦想,成于实干。“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心灵的珍藏
2021年03月19日36
父亲吴自良自1951年秋到冶金所(即今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工作起直至逝世,在冶金所工作了近五十七年。在这一科研领域,父亲以一腔报国热忱和自己的睿智,以艰辛的努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自己的团队一起奋斗了半个世纪,做出了自己的奉献,获得了多项荣誉。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是如此...
茅以升工程教育理念的再实践
2021年03月18日37
2016年是我国一代科学大家茅以升先生120周年诞辰。 茅老毕生以振兴中国的桥梁和铁道事业为己任。抗战前期他临危受命,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在大桥通车仅仅89天时,为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入侵,茅老又亲手...
钱塘江大桥文献寻访悲喜记
2021年03月18日29
民国时期由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铁桥――钱塘江大桥,是一项公认的设计优良、技术先进、建造难度极大的重大工程,由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曾养甫定议,延聘当时中国最为知名的桥梁结构学教授茅以升主持,从1932年动议筹划到1937年秋季建...
罗阳: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
2021年03月18日36
在航空工业沈飞厂区内,罗阳的塑像伫立于此。在他的身侧,一架架战鹰从这里诞生,冲向无垠的苍穹……这座罗阳的雕像身着棉服,这是他在登上辽宁舰时的着装,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定格。 2012年11月25日,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