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0页
陈能宽篇:殷殷的爱 浓浓的情
2021年03月16日32
引子 历史是不会再现的,精神却不会凝固!无论它发生在怎么样一个历史时期,它都会从此超越时空获得不灭不改的永恒生命。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半世纪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以生动的事实向全世界表...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2021年03月16日32
陈能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在慈利县江垭镇。1942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至唐山交通大学矿冶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矿冶系)学习。1947年至195...
陈能宽: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攻关 隐姓埋名25年
2021年03月16日30
享誉国际的物理学家陈能宽,25年隐姓埋名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攻关――自己“藏进”信箱“两弹”响彻东方 湖南慈利人陈能宽,1947年赴美国求学,旅居美国期间,借助奖学金只用了3年时间就在耶鲁大学获得了物理冶金系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参与发表了多篇重量级科技论文,...
彭桓武先生的治学精神、为人之道和学术思想
2021年03月16日52
彭先生的治学精神 彭先生的治学精神包括他的治学理念、治学态度和治学风格以及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彭先生的治学理念是坚信“自然界的知识对人类是有用的”。故此,毕生不懈地学习和研究,虔诚而又务实地追求真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造福于人民,便成为了彭...
陈能宽:四十年情缘 弹指一挥间
2021年03月16日49
2006年4月,陈能宽不幸摔伤了腿,股骨脱臼,一年多来很少走动。3月2日下午,当他在北京出席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时,噩耗传来:彭公走了!那位与他共度“两弹一星”日夜的忘年交、那位朴实的长者、那位曾与他有10年诗词缘的彭公永远地离开了,他再也不能听到彭公亲切地...
以爱国之名,筑强国之梦
2021年03月15日33
诗人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51年前的6月8日,他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离开人世。他的离世,震惊了他所在的研究所,震惊了国防部,也震惊了党中央。当秘书将这一消息告诉正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时,周总理手...
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2021年03月15日30
姚桐斌,1922年生于江苏省无锡,中国著名冶金、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回国后,历...
中国航天科技元勋――姚桐斌
2021年03月15日26
姚桐斌生于1922年9月6日,江苏省无锡县黄土塘人。幼时家境贫寒,生活拮据。“我要上学”的声声呼唤,感动了父亲的心,小学毕业后,他考取了无锡县中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姚桐斌无法继续上学,在老家乡下摆小摊挣钱。姚桐斌一心想读书,1938年拿着摆...
永远的航天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姚桐斌
2021年03月15日27
清明即将来临,每年此时,我都会在桐斌墓前献上45朵黄玫瑰,以表达我对他的爱意。桐斌的一生,总会像电影一样,一次次地在我脑海中显现。 桐斌192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童年靠父兄做小本生意的微薄收入完成了小学。由于家庭困难,父亲不想让桐斌继续读书,...
废寝忘食 专注科研――两弹一星功勋姚桐斌
2021年03月15日31
1957年回国后,聂荣臻元帅通过国务院专家局,指名要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导弹研究院工作,负责筹建一个研究所,这就是我国第一个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即七零三所。桐斌去报到时,还只是一个材料研究组,该组只有12名大学生和一台显微镜。有人问这位归国专家为什么到这么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