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4页

航天四老之梁守��

2021年03月06日25
    梁守��,出生于1916年,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总体技术、航空与航天发动机技术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早年从事航空发动机、航空工程教学工作,他是中国首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总设计师,在仿制导弹研制工作...

杜祥琬:朱光亚代表了一个时代

2021年03月06日31
    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

此生不需浮名伴――写在“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一周年

2021年03月06日28
    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无数想记录传...

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2021年03月06日45
    不知道现在的留学生看了什么感觉――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同学们: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同学们...

追忆科学巨人朱光亚 至今还有许多不能对外公布

2021年03月06日31
  他被称为“我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在两弹的研制中,他被誉为“科技众帅之帅”;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他就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2月26日,87岁的科学巨星朱光亚停止了思考,满载传奇和荣耀的一生也从此画上句号。 朱光亚...

一封公开信与朱光亚归国

2021年03月06日31
  应解放军报社之约,我们于近期采访了1950年朱光亚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52位签名者中的姚明玉、陈秀霞两位同志。现已90多岁高龄的签名者、老科学家侯祥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材料,使我们得以了解到这封公开信及朱光亚归国的点滴情况。 1945年秋天,美国军...

记两弹元勋朱光亚:从不谈自己只谈别人和集体

2021年03月06日29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及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

“两弹”元勋科技帅才朱光亚

2021年03月06日30
    朱光亚同志是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位卓越组织领导者,是一位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科学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典范。来总装备部工作之前,我很早就知道朱光亚同志是位著名的科学家,心中...

朱光亚: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2021年03月06日30
  朱光亚,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国防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他作为新中国核事业特别是“两弹”事业的元勋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和许多著名科学家一起,负责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为原子弹、氢弹技术的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为...

朱光亚:科学思维融入家庭教育

2021年03月06日39
    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1924年,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后随父母迁回汉口。家里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三。朱光亚的父亲朱懋功毕业于法语学校,后在外资企业工作,受父亲影响,朱光亚在少年时就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