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2页
缅怀恩师陆士嘉教授
2021年03月10日33
一个人一生中,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的人,除其本人和亲属外,就是老师。 由于受抗美援朝的影响,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上完大学三年级,来到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学三年级教我们空气动力学的是女教授陆士嘉先生。她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她讲...
初见钱学森先生
2021年03月10日34
人到老年,总会回忆起年青时代影响自己一生的人和事。最近,我时常想起,随庄逢甘院士向钱学森先生汇报工作时,第一次见到钱先生的情景。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细节虽然已经模糊,但那情那景,依然清晰。 那是1961年的秋天,我负责的课题组接受研究一种使用两个冲�...
钱学森: 载人航天要认真总结国外的经验教训
2021年03月10日30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并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刻,重温钱学森对未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展望,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重读《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有感
2021年03月10日3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穿越时空的爱――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2021年03月10日49
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办公楼前,有一座郭永怀先生的雕像,在雕像下面,根据郭夫人李佩先生的意见,安放着郭先生和警卫员小牟的骨灰。李佩先生说:“既然生前没有分开,死后也让他们在一起吧。”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不...
追忆朱光亚对载人航天的战略思考
2021年03月10日42
2014年12月25日是“两弹元勋”朱光亚诞辰90周年。为此,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朱光亚先生的纪录片。今年9月25日,我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较详细地介绍了朱光亚先生对载人航天的战略思考。 863计划航天领域在朱先生的直接领导下,用5年时间完成了我国载人航天的论证工作。在论证中,朱...
一生未曾停息的思考――读《钱学森读报批注》
2021年03月10日47
钱老在美国的时候,就已养成读报、剪报的习惯。回国后,钱老依然如故。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内,现珍藏着钱老亲自做的全部剪报,包括在国外的1700多份和回国后的629袋、19000多份剪报。他在阅读中,对有保存价值的文章,就剪下来端端正正地贴在白纸上,再...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这两个字
2021年03月10日52
第一个字:“度” 胸怀要大度。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就是做人要有有度量,心胸要宽广。 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凡事不必斤斤计较,往后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大度的对待伤害过你的人或事吧。 说话要...
见证钱老的求真和谦虚
2021年03月09日29
钱老待我似朋友般的平等 在气动中心的建设中,对中心的发展,大到体制,小到引进一个具体的人才,钱学森都关怀备至。1978年5月,钱学森又在中心住了一段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气动中心今后的发展,特别是开展科研系统工程和加强总体工作,提...
学习朱光亚先生大智若愚的科学精神
2021年03月09日31
我国又一夥科学巨星陨落了!2011年2月26日朱光亚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3月2日上午,我也赶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朱光亚先生送行。 春节前,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久未见面的朱光亚先生的儿子朱明远先生。他告诉我,医院对朱光亚先生的医护很好。谁知道一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