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载人航天要认真总结国外的经验教训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并完成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1年12月11日,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个时刻,重温钱学森对未来载人航天技术的展望,对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钱老是赞同我国载人航天是以发展载人飞船起步的,并也是由他首先提议将载人飞船列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一个方案,与其它方案作比较研究的。他也十分关心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进展。1996年2月27日,他在给王永志总师的信中写道:“921工程远比我从前参加过的航天任务复杂得多,而且也关系到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威望,只能成功。不可失败!”钱老接着说:“严格说来,我可以讲的只此一句话:因为我早已离开航天技术,已转宏观科技与社会问题。”由此,钱老对载人航天的工程目标和方案,从此再没有提出更具体的意见了。
回忆起1987年到1992年,在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论证期间,我曾直接聆听过钱老对我国发展载人航天的许多意见,现将已公开部分汇总在下面与大家共享。
首先,钱老要求我们在认证工作开始时要认真总结世界载人航天的经验教训。早在1987年1月5日,钱学森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对我国发展载人航天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主要内容如下:
航天技术已经远远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这么样的一个国家规模的、复杂的事情,我们决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来考虑。
刚才两位同志的报告,对世界各国发展航天技术的历史做了分析,我认为都很好。早在三十年代就有许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半个世纪以来,各国所走的道路并不一样。当时他们是领先的。但也没有经验,是实践教育了他们,因此,我们分析这些国家走过的道路,总结经验非常重要。这个经验不仅是科学技术的,还有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形势,以至于它本国内人民的思想意识。总结到什么程度呢?我想就是要能够说清问题:苏联、美国、日本为什么这样搞?西欧,法国、英国、西德为什么这样搞?要弄清楚他们什么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对。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叫“航天技术学”。
今天,科技人员考虑问题不能只限于科学技术本身,要跳出这个范围,考虑整个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形势,以至于意识形态问题。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究竟怎么搞?要靠“航天技术学”。
要对广大的干部和人民做认真的宣传和教育,倒不是说要发布什么消息,说明年我们如何如何搞,而是要说清楚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天技术,这从一般的道理上讲完全可以说得通。或者说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讲清楚,或者说可以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讲清楚。从前我说过,人类的发展从陆地到海洋、大气层,后来又到天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后,也可以讲讲,人要巡视大地,要飞,要飞一个距离,假设这个距离比较短,要求的速度也不高,就用不着我们说的这套技术,假设飞的距离很远,要求的速度很高的话,就自然要涉及到航空航天技术。
举简单的例子讲,用飞机飞,要不断地耗燃料,若打一颗卫星的话,除了送上去那一段要用燃料,以后它就在天上跑,长远地跑,不费燃料。要考虑这方面的技术上,要发展,就自然到了要发展“空天飞机”(以及所谓“东方快车”)等系统了。到天上去,怎样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通过维修延长卫星寿命;另一方面就要考虑采用往返工具的问题。一公斤的质量以第一宇宙速度运动,其动能是7472大卡。大约也就是一公斤煤炭燃烧放出的能量,可见也不是了不起的能量。如何设计一种天地往返系统,使其效益比现有的高得多,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第一最好能往返,现在我们还要用一次使用运载工具,这是过渡的,将来希望要能多次使用。道理很简单。不要用了一次就扔掉嘛,太浪费,第二,要想提高效益,就要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在结束了921工程的的论证以后,我认真的总结了钱学森的发展载人航天的思想,给钱老写了封信,并附上了我写的一些有关文章。钱老在1993年7月23日给我写了回信。他在信中写道:“昨在《科技导报》1973年7期又见您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经验教训》,所谈六点我都同意。”事实上这些意见,都是在进行载人航天的论证过程中,专家们经过反复讨论,共同总结出来的,也曾多次征求过钱老的意见。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经验教训是:人与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是开发空间资源的必由之路;发展载人航天既要考虑国家的威望,又要有明确的科学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目的;必须高度重视载人航天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空间运输系统的运输费用和提高其使用性能,已成为有效地开发空间资源的重要前提;国际合作已成为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发展先进的大型工程管理技术。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