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23页

周恩来用16个字要求情报人员

2020年11月30日31
    我党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恩来曾经要求情报人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个字的真实写照。 解放战争后期,对傅作义的成功策反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而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傅作义的秘书阎又文。在我党执政后的相...

周恩来谈设计产品:不要照搬照抄 要下现场

2020年11月30日30
    周恩来总理一贯重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对我国机械工业如何更好地发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怀。1966年我国即将进入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了保证第三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曾开了两个关于改进设计工作的全国性的讨论会。其一是属于基本建设方面的,...

周恩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主要奠基人

2020年11月30日35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创建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有不少为之呕心沥血,贡献卓著,但已离世的人物,值得我们深切怀念。其中最令人景仰不已的就是我们的周总理。仅就个人亲身经历的有关他关心和领导创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事迹作一概略回顾。 一、精心筹划和指导...

伯父周恩来的读书方法

2020年11月30日67
  周恩来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良好习惯,同时,他还特别讲究读书学习的方法。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其中第一条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1...

周恩来的“做官就是做事”令谁羞愧?

2020年11月30日60
    周恩来的一生有很多方面都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借鉴,这里仅从他的“为官”之道谈起。 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抱定一生不做官的宗旨,解放前曾多次拒绝了国民党政府许以高官厚禄的邀请。建国时期,百业待兴,亟待各界德才兼备的知名之士参与人民政府的工作。有鉴于此...

叶正大前辈精神激励航空人开拓前行

2020年11月29日28
    叶正大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与徐舜寿、黄志千并称为航空工业沈飞第一代大师。12月14日,叶正大将军病逝,航空工业沈飞人深感悲痛!   叶正大搞航空,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选择里既有家仇,更有国恨。他的父母、妹妹、九弟在...

叶正大:一代飞机一代魂

2020年11月29日29
    89岁高龄的叶正大三年前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在新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叶正大是一位有着历史传奇色彩的领导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中将,是新中国航空科技领域第一代飞机设计师。他亲自参与设计研究或主持领导的型号任务有12项,在歼教1及歼7、歼8等空海军主...

中国航空工业开拓者叶正大:离世前三小时见故友

2020年11月29日56
      12月14日下午4点多,京城太阳西垂,寒气袭人。92岁的谢绍明面色凝重,在儿女搀扶下,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他要探望一位重要的故友。   谢绍明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谢子长之子,曾任原国家科委三局、科技管理局局长,原国家科委特邀顾问。他与医院这位老...

沈飞钳工陈阿玉,用一把木榔头敲下“歼-5”试制难关

2020年11月26日42
    在沈飞航空博览园“航空报国”馆歼-5飞机展位前,有一个醒目的展柜,里面摆放的是沈飞员工陈阿玉的遗物。除了勋章、手表等物品外,平日里游客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这个木榔头是干什么用的?和造飞机有关系吗?还真的有关系。在工业自动化程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很难想象,...

陈阿玉:神奇的“榔头”

2020年11月26日37
  在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沈飞)航空博览园里,一把长柄尖头、饱经沧桑的木榔头,静静地“躺”在航空工匠展柜里。这把木榔头虽然外形普通,却占据着被诸多奖章、证书簇拥的“C位”,引来不少人的关注。 木榔头的主人是陈阿玉,国营112厂(沈飞前身)的一名型架钳工,曾参与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