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59页
越是吃劲越要保持韧劲
2020年03月07日25
疫情防控是一场生死仗,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只有广大官兵和医务人员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才能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疫情防控的火线,也是砥砺战斗精神的战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线抗疫官...
九旬桥隧泰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钧:当年支持“苏通”桥梁方案 冀望沪通大桥成为新丰碑
2020年03月07日37
在苏通大桥建成通车10周年之际,我们再度在南通见到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钧。这位92岁的中国桥隧泰斗在接受江海晚报专访时谈笑风生,并提及当年备受关注的“桥隧之争”,以及他当年支持建苏通大桥的理由。 “大家都知道我是搞隧道的,其实,我桥隧都搞,因为桥梁...
永不懈怠的追求 ――记中科院院士孙钧的科学人生
2020年03月06日26
摘要 很难想象,一位92岁高龄国际知名老工程科学家,每年还要完成30多次的应约出差任务。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港珠澳大桥、崇明长江第一隧桥、秦岭终南山、厦门翔安国内第一座海底隧道、兰武客运专线乌鞘岭……祖国广袤的锦绣河山,处处都留有他的足迹和身影。...
“破五唯”对顶尖人才意义更大
2020年03月06日30
近几年,“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五唯”乱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围绕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向上反映。去年,作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我所在的科技组专门就进一步改革科技评价体制进行了调研,相关建议已经报送中...
孙钧:情系大地 别有“洞”天
2020年03月06日29
孙钧,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数十年来,他担任国内外10余处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荣誉/顾问教授、客座研究员,30余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顾问/专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获授各种奖励近...
孙钧院士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学生讲科学聊未来谈人生
2020年03月06日29
近日,中科院院士、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孙钧教授来到我校,开展为期一周的讲学交流活动,并分别于11月6日、8日、10日,为我校师生带来三场精彩讲座。合肥万博社会事业发展集团公司宫磊,常务副校长左申兵,副校长徐鹏,党委书记刘续梅,副校长肖争鸣,校长助理兼...
孙钧
2020年03月06日36
孙钧 (1926.10.23-) 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1...
兄妹情深 ――大哥孙钧追忆二妹孙铭
2020年03月06日30
孙铭同志生前曾担任化工部第六设计院总工程师、化工部副总工程师,是当年全国化工系统劳动模范,曾主持完成了重水生产技术开发及其工程设计工作,为国防化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孙铭同志于1987年1月14日正值英华壮年却因病谢世。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于1987年8月3日做出决定,在全国化...
孙钧:为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的“90后”
2020年03月06日32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筹备6年,建设9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足足15年。其背后是无数大桥建设者们爱国奋斗、砥砺前行的缩影。 其中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后”老人,他...
公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沙庆林院士逝世
2020年03月06日34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因病于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沙庆林,1930年5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7年于莫斯科公路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他曾在同济大学任教,后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