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58页

彩虹的脊梁――记宁波籍中科院院士范立础

2020年03月11日30
  范立础院士   男,1933年生,浙江镇海人,1955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路桥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国际桥协(IAB...

同济师生缅怀范立础院士曾主持完成我国数十座重大桥梁工程的抗震研究

2020年03月11日32
  范立础院士逝世讣告   “惊悉范院士今晨辞世,同济百年土木有您浓墨重彩一笔。吾等后生将沿着您指引继续前行!” “身正为范,德深立础。深切哀悼和蔼可亲的范老师,您在我们学子心中永在!” “不思量,自难忘!感谢十年前范老的教导,您的音容笑貌如在耳畔,...

著名桥梁抗震专家范立础院士逝世 享年83岁

2020年03月11日33
  桥梁如飞虹般跨越大江大海,我国无数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都和一个宁波籍院士的名字相连。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范立础,被称为“彩虹的脊梁”。 5日,宁波市科技科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范立础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科协代表家乡人民发去了吊唁。...

林同炎跨越半世纪的桥恋

2020年03月09日27
    南宁清晨,气候清爽宜人。5月中旬,在涛涛的邕江河边,一位苍劲的老人站在河堤上一边看图,一边用手指划着。他就是来自美国加州的美国工程院院士、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桥梁大师、美籍华人林同炎先生。林教授河边看图,是在帮助南宁设计架设凌铁大桥。 &n...

林同炎――人类的福祉就是终极的奋斗目标

2020年03月09日27
  “此书献给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的工程师”――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三年前初到西南交大,第一次步入图书馆五楼时所见到的场景。出电梯左转,眼前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道不宽不窄的走廊里...

林同炎――结构计算的奇迹

2020年03月09日27
  ① 总介绍 林同炎(T.Y.Lin)是旧金山林同炎国积工程顾问公司的董事长,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曾有人问:“什么是创新?”林同炎:“我做的东西都是创新。” 1969年林同炎教授作为研究和设计的开拓者被选为华盛顿国家工程院院士。科学院和工程院的房屋研究委员会授予他“...

华人骄傲,世界结构大师――林同炎

2020年03月09日37
  “问:什么是创新?林同炎:我做的东西都是创新”     先生青年之时正值民国时期,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国家遭遇连年战争,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大师辈出,胡适、季羡林、杨振宁、钱学森、梁思成等都是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大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莅临我校讲学

2020年03月07日26
  2010年4月23日下午3:00,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孙钧教授莅临我校,在学术报告厅开展以“与师生们谈谈专业研究及人生感悟”为主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校党委组织部部长张剑兴主持,团委书记卢榕炜等校领导出席了此次学术讲座。我院师生也到场参加此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

访谈孙钧院士:深度剖析隧道频频建,哪些是关键?

2020年03月07日26
  近年来,我国建设的大直径、长距离隧道数量逐渐增多,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难题逐一被克服。然而,隧道运营安全、节能降耗、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隧道运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这...

孙钧院士解读钱江隧道工程建设技术

2020年03月07日26
  钱江通道于2014年4月16日正式通车,记者有幸采访到钱江通道的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孙钧院士,请他为我们介绍了钱江通道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与我们回顾了“钱江通道”建设过程中的故事。   素有“天下第一潮”美誉的钱塘江潮,是由于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