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炎――人类的福祉就是终极的奋斗目标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得记得,三年前初到西南交大,第一次步入图书馆五楼时所见到的场景。出电梯左转,眼前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道不宽不窄的走廊里,左右的墙上错落有致地挂起一张张长者的画像,头顶一排排昏黄的柔光灯反射在大理石走道上,在脚下形成一条弯弯折折的灯光小径,使步入走廊的我仿佛步入星河――这就是交大闻名的院士墙。漫步其中,你似乎能感觉到昔日大师们睿智的凝视,在这片静谧的星河之中,不言不语地蕴藏着交大数不尽的辉煌。
大学三年,转瞬即逝,在许许多多个坚持学习的夜晚,我已太多次经过图书馆五楼的院士墙,但心中每每涌起的自豪和感叹却丝毫未变。在众多的院士画像之中,令我驻足最久的便是林同炎先生。在进交大以前,我对林先生的认知只停留在最浅显的阶段,仅仅知道他是享誉世界的华人结构设计大师。但在交大的三年学习生活之中,随着我对专业理解的加深,我对林先生的了解与敬佩也愈发深刻。
最早对林先生的生平有正式了解大概是开学时的新生教育,那时懵懂的我只记得视频中那个带着些许孩童气质的老人,把结构设计的复杂的过程用最简洁的语言娓娓道来。老先生孤身赴美50年,身为华人却能位列美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最高荣誉,他的功绩是举世瞩目的。他提倡求真求实,在建设成渝铁路时,仅20岁出头的他就敢于质疑权威,在其他工程师都对施工图毫无异议时反而大胆说出前辈图纸的缺陷;他敢于创新,在美国人对预应力这项技术还犹豫不定时就积极将其用于建筑工程中:1972的尼加拉瓜地震使整个城市成为一片废墟,唯独位于震中地区高达200英尺的美洲银行大厦由于运用了林同炎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巍然独存;他把美与理性结合,加利福尼亚州的美洲河大桥是林同炎设计的世界第一座平面弧形悬索桥,只用了一百多根呈抛物线形状的钢索,便把大桥悬吊在地形险峻的山谷两侧,使这座桥不仅成为结构计算的奇迹,更是视觉的奇迹。
进入大二大三,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专业学习和土木相关的竞赛之中,甚至有幸学习了些许林先生的理论。在愈发感受到林同炎先生伟大的同时,也愈发觉得他的形象在深深影响着我自己的道路选择。我变得严谨求实,对待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我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打破砂锅问到底,摆脱了为考试拿高分而学习的囫囵吞枣;我也变得勤于思考,在为四川省结构设计大赛准备的三个月里,我们吃在教室睡在教室,为了设计出一座完美的桥梁费劲心思;我也更注意在结构设计中加入美学观念,在2018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混凝土轻舟比赛中,我们在船型设计和图案绘制上都苦费工夫,才有机会赴美在国际舞台上一展中国风采。
我曾听一位老师说过,熟知专业知识能使你成为专业精英,但要真正成为社会栋梁,还需要开阔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家国情怀。如今我已成为一名大四学生,即将向更加浩瀚的星辰大海发起征途,想起大学刚刚度过的三年,深感把林同炎先生当作自己的偶像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但此时此刻,最打动我的却并不是他无与伦比的学术造诣,而是他对祖国、对世界深沉的爱。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工程师,无论他从事什么,只有基于和平、基于爱、基于崇高的理想,才能赋予他的事业以伟大的神性。
1980年,中国东部正处于重新建设的恢复期,林同炎先生临危受命,赶回中国担起浦东开发外国专家组组长一职,提出了山海黄埔大桥方案;直到2003年,林同炎先生在伯克利的家中辞世时,他人生的最后一秒也仍在为远在世界另一端的南宁大桥筹备着图纸。事实上,林同炎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原为“�Α弊郑�后来改为“炎”字,就是他为了提示远在国外的自己永远记住炎黄子孙的身份。
身在国外,心中不仅有祖国,更有世界。林同炎始终把桥梁看作是纽带――是交通的纽带,也是情感的纽带。20世纪冷战中期,长期秉持世界和平理念的林同炎设计了从阿拉斯加至西伯利亚的白令海峡大桥�D�D“世界和平桥”,表达他对改善美苏关系的强烈愿望。对于林同炎来说,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块地域的物件,也是连接两种文化和政治的象征。
曾经,我深感迷茫,我学的专业到底能做什么?能创造哪些价值?林同炎先生回答了我的一切问题,他也充分诠释了一个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和奉献。如今的我,每每路过星光闪烁的院士墙,仍旧会在林先生的画像旁驻足,看着他目光如炬,仿佛还在对我诉说着他那心系人类的崇高理想。修桥建房,目的是什么?可以是联系国家与国家,地域与地域,也可以仅仅是方便下班的人早点回家。只要怀抱着对人类深沉的、超出个人利益的爱,土木工程师的所作所为,就具有着亘古不变的价值。
有次查阅资料得知,在2012年,交大为林同炎塑像举行了揭幕仪式,我没能有机会一睹当时的盛景,但我却深深为自己能和林先生有着共同的母校而骄傲,这份骄傲是不会褪色的。当然,我更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像林先生一样,把人类的福祉当作终极奋斗目标,而我,已经做好准备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