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精神 > 科普播种 > 正文内容

范立础――为桥梁抗震事业奉献一生

2020年03月11日
  “桥是人类发展的使者和帮手。没有桥的发展是艰难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少名城,因为没有桥而水运式微,日渐衰落。桥让城市与城市相连,让信息与信息交汇。”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曾回忆自己与桥结缘的缘由。桥梁如飞虹般跨越大江大海,我国无数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都与他的名字相连,他被称为“彩虹的脊梁”。

1933年6月8日,范立础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76年,范立础的老师给他布置了一个课题:“研究桥梁抗震技术”。没想到,这样一个领域,范立础一干就是几十年,成了他终身研究的课题。

桥梁抗震,指的是桥梁结构抗震。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百余座各种类型的斜拉桥,成为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之一。桥梁裸露在苍穹之下极易受到自然侵害,风、地震都是它的天敌。在地震区建造桥梁,为使其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时足够安全,或减轻震害而便于修复,就要研究桥梁结构抗震。其内容包括桥梁震害宏观调查,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

范立础率先开创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桥梁抗震学科,对桥梁减震、延性及特异桥梁抗震设计作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三水准设防、三阶段设计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率先系统研究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并主持编制大型应用软件,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几十座桥梁,如上海杨浦大桥、长江江阴公路大桥、上海双层高架、立交桥等。范立础在桥梁抗震领域取得国际公认的理论成果。其中“桥梁抗震理论”获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南浦大桥工程”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川雅泸路高速公路上有30余座桥梁无比坚固,而坚固的秘密则隐藏于一种成本只有几千元的弹塑性抗震挡块中。挡块设置于桥墩和桥台上,犹如挡板卡在每节桥梁端两侧,强震来袭时可以通过变形合理分配桥梁高低墩间的横向地震力,有效防止落梁,而其总成本还不及整个大桥造价的1%。这种既经济又神奇无比的高墩和非规则桥梁抗震设计技术,就出自范立础研究团队之手。

范立础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项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来,“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在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中得到体现,并成功应用于多座世界顶级大桥的抗震设计中。

几十年来,范立础不仅把智慧和汗水贡献给了祖国的桥梁抗震研究,他还始终活跃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深受学生爱戴。他从事桥梁与结构工程的教学工作近六十载,培养出不少我国桥梁建设和设计的领军人物及技术骨干。2016年5月3日,范立础因病去世,享年83岁。斯人虽已去,但人们将会铭记这位“彩虹的脊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立础――为桥梁抗震事业奉献一生” 的相关文章

呼唤中国科学的原创性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迎来的第一次数学家大会,会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数学家。这次大会把菲尔茨奖�D�D数学界的诺贝尔奖�D�D授予了法国数学家洛朗・拉佛阁和俄罗斯数学家弗拉基米・沃沃斯基。中国的数学家虽然也很想获此殊荣,但终未能如愿,因为菲...

怎样成为一位科学家?

      科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必需的!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了。这是因为科学和我们日常生活已经具有了密切关系。公众因为科学和科学密切有关的技术科学所享受的实实在在的益处。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人们能够...

日本诺贝尔奖得主箴言录

      日本在最近3年中连续涌现了4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分别是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野依良治、田中耕一和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这四位科学家分别对科研与国家的关系、治学、人才与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是4位诺奖得主的讲话撷英,相信对人们定会大有裨益。日本已经定下目标,要...

打好基础 真才实干

      基础功,祖国文字是先锋。尤宜一丝不苟,学到尽善尽美,优读优写,字词标点准确用,莫错笔画莫混同。文字表达流畅通,更添润色简洁功。  陈国达�D�D大地构造学家。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新会。1980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环是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治学有道 博识远见

      学习要经过自己的头脑消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问几个为什么,切莫人云亦云;经验不等于科学,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去学习,去探索。  赵洪璋�D�D作物育种学家。1918年生于河南淇县。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有些学生毕业...

培养人才 组建梯队

      提高民族素质……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智慧因素,更包括道德因素。人格正是智慧与道德的统一体,培养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完善人格是我们科教工作者共同的任务,而且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  路甬祥�D�D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慈溪。1991年中国科学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