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科学家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

2004年05月12日31
      33岁时,卢柯就申报了院士;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的他说自己并不是“神童”     “年轻是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说明我是什么‘神童’,”卢柯解释说,他们这一代,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使我国的人才出现了...

黄土之恋――记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刘东生

2004年05月12日28
      80岁上下,探索的足迹仍遍布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球三极”;60年潜心研究,被誉为“黄土之父”;平息170多年来的黄土成因之争,建立了250万年来最完整的陆相古气候记录;直至今天,87岁仍然活跃在国际地球环境科学舞台,引领世界黄土研究潮流,走...

一位青年科学家的不懈追求――记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会洲

2004年05月12日34
    翻开刘会洲的档案,有这样一些非同寻常的记载:1962年6月出生,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6月入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原化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国家及部委级成果奖6项、发明专利15项,其中破乳剂系列...

胡伟武:打造“中国芯”的创新英雄

2004年05月11日35
      胡伟武,男,196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1号”研制组组长,全国青联委员。   2002年8月10日清晨6时零8分,是一个在我国计算机领域里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从那一刻起,中国人结束...

汤定元:偶然中的必然

2004年05月11日31
    汤定元,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1951年回国,长期从事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红外物理和器件的研究,是我国半导体学科创始人之一,也是我国红外物理和技术奠基者。曾任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

闯荡南北极屡遭劫难:一名科学家的惊魂之旅

2004年05月10日34
      坐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位梦华的办公室,记者很难把眼前这位脸色苍白,说话声音不大,吐字甚至不甚清楚的老人和那位在两极九死一生进行科学探险的科学家联系起来。   然而就是他,自从1982年10月去南极后,22年来,他的生命一直深深地镂刻着极地的印迹...

奋斗者之歌――记吉林省首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

2004年05月10日33
      4月29日,春光明媚。这一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汪尔康摘取了吉林省首届最高科技贡献奖。面对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这位为祖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贡献,奋力拼搏,不懈攀登的老科学家眼睛湿润了……  “科学事业需要献身精神”  1952年...

美国年轻华人科学院士王晓东谈祖国、事业和抱负

2004年05月04日33
    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大会上,美籍华人王晓东和其他70多位美国科学家一起,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一届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目前共有院士2000多名,王晓东成为其中一分子,似乎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这件事情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陆20多万人赴美留...

经济学界泰斗薛暮桥

2004年04月14日36
    10月25日是父亲99岁的生日,我国民间有“过九不过十”的讲究,所以早在年初,父亲单位的同志们,还有家里的亲戚,就开始议论如何给父亲做100岁寿辰。作为他的女儿,我从没想过父亲的生命力有这样顽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又坚持了四年多的时间。这四年,父亲全身退出了世俗的喧哗,不再写...

抗击非典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

2004年04月12日37
      广东抗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数月间,广东的白衣战士们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之付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里――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为“医生的天职”肃然起敬。   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